上课时间: 7 月 17 日 第七次课
课堂内容:
1.挨座抽答;(针对昨天布置的作业,也是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课前故事;(《浣溪沙》,介绍晏殊,陶渊明生平)
3.《饮酒》,《归园田居》;
4:现代文阅读答题三部曲:
(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通读材料,思考并概括:基本内容、主旨,大致脉络层次。
(2)审明每小题的题干,找原文相关段落: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题型及答题技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
(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用术语分点作答。
5.记叙文:
记叙文知识要点:
(1)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明确记叙的人称及好处:
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B、第二人称:“你、你们”对话方式出现,便于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C、第三人称:“他、他们”,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采用第三人称,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及主要作用:记叙文主要是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等。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记叙: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用于叙述事件,介绍情况等,可以使事件情况清楚明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描写:按内容分,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或者说成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描写可以使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议论:主要起画龙点睛(点明中心)的作用。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抒情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完成例1,并进行评讲。
![]()
重点、考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点字词:而:表承接 以:凭借 以为:以(之)为,凭借这一点成为 矣:表肯定语气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重点字词:而:表转折; 罔:迷惑; 殆:有害。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重点字词:诲:教诲。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之:代词,代指知识或道理。
是:指示代词,此,这。
知:通“智”,聪明。
译文: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课堂反馈:
1.从抽查作业来看,作业的完成总体情况非常好,但是还是有个别的同学做的很差;(冉老师强调:今后的作业家长必须签字,以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2.冉老师在上课前再次强调了纪律问题,所以同学前半节课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到了后面,老师不得不停下讲课来制止讲话的同学,所以要求把某几位的座位从明天开始调开。(以往上课开小差的同学提醒过后都尽数改正,多次强调过后又出现新的同学出现这种问题)
3.因为考虑到同学及家长的感受班贴里通常都是表扬好的同学,而表现差的同学都是我口头提醒,并没有告知家长。考虑情况比较严重,影响大部分学生教学的正常运行,以后再发现上述情况的同学,我会在班贴里登记出来,并告知家长。
![]()
课后作业:
1.《论语》两则背诵;
2.背诵《泊秦淮》。
![]()
习题答案,需要的可以看下:
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一句中“好不活泼热闹”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好不活泼热闹”其实就是“好活泼热闹,十分活泼热闹”的意思
2、这几段文字对紫藤萝花的描绘极具层次感,写景时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这几段文字对紫藤萝花的描绘极具层次感,写景时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品味下面语句的精妙之处。
(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体会作者描摹景物的生动,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略。
4、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应是:(B )
A、欢愉、深沉 B、活泼、欣喜
C、欢快、跳跃 D、沉郁、顿挫
课后答题常识:
【教你一招】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
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前后。
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除此之外,阅读文当中还常考的有:
(1)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2) 评价赏析一句话,先评写作特点、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3)概括文段事例,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当然,现代文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我们答题时只要注意:
(1)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
(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