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8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诚信、读书、守时,全国名师谈青春期学生习惯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7: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把握人生,从习惯入手
       因工作关系,二十几年一直少不了和家长打交道。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今天的家长和十年、二十年前相比,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们也有着很充分的理由:今后没有高学历在社会上就立不住脚,就没有地位;没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就吃不开。于是乎,《哈佛女孩刘亦婷》一出版,便在家长中掀起一股“刘亦婷热”,他们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哈佛男孩或者牛津女孩,最不济也要成为清华男孩或者北大女孩(其实在很大成分上是在满足家长的虚荣心)。看影视明星出人头地,风光无限,于是家长陪着孩子挤破了电影学院等艺术院校的大门。这几年足球运动员又出风头又挣大钱,马上就有家长“从娃娃抓起”,期盼着也能培养出一个球星。而多数家长还是从战略目标出发,让孩子“全面”发展,除了正常的学校学习以外,在校外数学学奥数,英语学剑桥;学书法、学绘画、学乐器;学游泳、学体操、学跆拳道。孩子们岂止有一技之长,简直就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家长们真是在用自己的一片苦心,为孩子铺就成才之路。有许多家长在与我交谈中明明白白地表示:不指望孩子成什么才、成什么家,只希望他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能自己养活自己就行了。虽然看起来对孩子期望值不高,但不难看出是家长们对孩子“不是那个材料”的一种无奈,其实“望子成龙”永远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希冀。
        希望孩子出类拔萃,盼望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都不是过错,都是家长美好的愿望。但我以为凭借一技之长,尤其是文体方面的一技之长能够享用终生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而随着我们国家的富强、繁荣和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增速,现在家长们集中关注的升高中、考大学将越来越不是什么难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终将被打破。据报载,北京有望在四年内普及高中教育。这对于在重压下的学生和为了孩子费尽心血的家长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可是孩子读了高中、上了大学,就一定能够成才吗?家长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吗?不一定!因为比起求得一纸文凭,教会孩子做人,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更有难度,也更为重要。下面所举事例就是最好的说明。
       清华学子刘海洋用硫酸泼黑熊,有才无德。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对同宿舍同学痛下毒手,连害四命,居然还冷静地把尸体码放在衣柜里,实属有才而无人性。
    首都经贸大学学生付强,为报复宿舍管理员放火烧宿舍。他的律师指出: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付强缺乏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洛阳工学院硕士研究生金继新,就为一门数理统计需要重修,迁怒于自己的恩师,用水果刀把夏蓓蕾老师扎伤。据说“他具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属偏执型人格障碍”。
    就在今年5月16日,江西医学院2000级在校大学生,手持水果刀在南昌市中心,1小时内连刺7人,造成2死5伤的惨剧。
        ……
        这种案例时常见诸报端,还是不要过多列举了。这都属于比较极端的个案。还有大学生跳楼等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女大学生当三陪小姐等等。至于说影视歌星吸毒、斗殴、搞同性恋,运动员违规泡吧、服用兴奋剂、足球运动员参与赌球等演技高而素质低的种种表现就不屑一提了。
        多年来我向学生及家长们力推我的教育理念:“人才”二字人在先,要成才先做人。做人看起来是个大题目,实际上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从培养孩子的每一个良好习惯入手,或者从纠正孩子每一个不良习惯做起。
        我案头有一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成就一生好习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做法,的确是一本好书。作者把孩子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及培养方法一一列举,面面俱到。家长如果能从孩子呀呀学语时就参考此书,肯定受益。但是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建议家长们对于刚刚升入初中,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重点培养三大习惯:诚信、读书、守时。我的理由有三:
       一、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换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再不好的孩子这时候也会萌生“改过自新”的愿望,不希望新老师、新同学再发现和抓住自己以往的过错,这是鼓励孩子进步的绝好契机。
        二、“诚信”是做人之本,“读书”可以提高修养,“守时”是规范一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而这三个方面都做好了,自然就会促成了其他许多的好习惯。
       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相当强,此时不塑更待何时。
  说诚信

        诚信,这是今天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凸显出来的对人的基本要求。毫不隐讳地说,今天所以大张旗鼓地宣传、提倡、落实诚信,恰恰是因为社会上违背诚信原则的人和事太多了,以至于影响了我们的孩子们。
        表现一:撒谎。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曾把撒谎看作天大的耻辱,可是今天我却发现孩子们撒谎已经具有了普遍性。有些家长承认孩子染上了这种恶习并十分头疼,曾经就有一位妈妈为自己女儿的谎话张口就来而找我咨询,探究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也有不少家长过分轻信孩子的谎言而坚信自己孩子的“诚实”。
        表现二:考试作弊。这是目前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最为盛行的不诚信的表现。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甚至研究生考试和成人高考,作弊人数有增无减,作弊手段日益高超,中、小学生们偷看邻桌一眼,夹带个把小纸条,纯属小儿科,孩子们几乎已经没有了内疚感。
       表现三:涂改成绩。改分是现在中、小学生惯用的伎俩,分为几种情况:一是糊弄家长,试卷发下来,或期末成绩册要带回家了,采取各种手段把不好的分数提高个10分、8分的,让家长高兴,起码不至于挨骂。至于让家长戳穿或老师发现,到时候再想办法敷衍,反正是过一时算一时,顾不了那么多。二是欺骗老师,每次考试老师批改完的试卷发下去,总会有人在错题上做手脚,然后要求老师给改分,哪怕是能加上1分,能凑个及格,也要去做。
        表现四:在时间上打折扣,钻空子。下午4点多钟放学了,6、7点钟才回家,明明是上网吧玩游戏去了,回家告诉父母老师补课了。就在前不久,我带领初三年级学生参加体育中考,乘坐大轿车把学生送回学校的时间是中午11点40分,到下午4点多钟一女生家长打电话找我,询问下午学校有没有补课,孩子到现在未归。我亦愕然,知道事情不妙。到晚上8点多钟回家,那位学生编了一通谎言,家长深信不疑,反过来打电话安慰我:“关老师,您放心吧,没事,我都问清楚了,是七八个女生在一起。”我心中不免可怜这位家长,女儿是约了一个男生单独行动,却轻易骗过了为她揪心了一下午的妈妈。
         孩子们的不诚实确实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了,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即使有再多的学识,再高的学历,将来也不会被社会所接纳,甚至有可能自毁前程。其实据我了解,家长们对这种种现象深恶痛绝,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弄不明白孩子们怎么沾染上的这些坏毛病。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我的看法是:一、跟大人学来的,二、环境逼出来的(当然我不否认还有其他原因,但这两点我有根有据)。
        我的一个学生说话嘴巴不干净,总带脏字。老师要求并帮助他改,他理直气壮地说:“您先把我爸管好了,我就改。”看看,家长在和孩子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孩子的错肯定是从家长那儿模仿来的,在宽容大人的前提下我们如何去要求孩子?情同此理,今天我们成年人的不诚信作为远比孩子们严重得多,且不说这种榜样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有些家长确实是“教唆”孩子违背诚信,自己却浑然不知。例如,当老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经常迟到的学生,拿着家长的说明或者假条到校,迟到理由往往是:今天早晨突然头晕,或头疼,或肚子疼等等。学生迟到一般也就晚到个四五分钟,凭直觉老师就能判断出它的真实性:大多数都是起晚了,家长怕孩子挨批评,于是写一张假假条,替孩子撒个谎。更有甚者,我刚刚送走的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毕业生,初一、初二两学年无数次迟到,为此班主任没少做工作,因为他直接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不曾想孩子道出的实情是:妈妈为了让他多睡会儿,每天把闹钟拨慢15分钟,先“好心”地欺骗了孩子,再找各种借口欺骗老师。还有的家长为孩子不完成作业写假条,为不参加集体活动写假条,和孩子一起编造谎言应对老师。
       今年五一有7天长假,我为初一年级同学设计了一项活动,叫作“自立,我能行”。要求每个同学用50元钱为爸爸妈妈做一顿饭。我的要求很具体,从采购开始,到自己动手做,米饭、肉炒豆角、素炒土豆丝、西红柿汤,由家长指导,但不能动手帮忙,然后家长负责按项目计时打分,学生自己记录下操作过程。这本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很好机会,但把预先发下的表格收上来一看,我的感觉是尴尬、失望、悲哀。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孩子并没有按要求去做,只是家长在表格上画了个√,然后每一项都打了20分(满分)。我的一片良苦用心被家长糟蹋了。孩子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事小,家长这种善意的欺骗,不是在教坏孩子吗?我不想指责家长,只是想提醒您,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一定要做到“正人先正己”,尽管这个“人”只不过是个孩子。
        2004年7月20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临近尾声时,柳州铁路公安处民警杨顺德的女儿杨桢贞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对于我,爸爸曾满怀愧疚地说过,多年来他只忙于工作,为我付出的太少太少。为什么要这样想呢?我真的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因为我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伴随着他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我在家养成了长时间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学习的习惯,是因为身旁的爸爸那股专注的读书写字的劲儿,让我不好意思开小差;一进高中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通过不懈努力被较早地批准为学生党员,是因为从小受到爸爸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我在大学里勤工俭学,去年圣诞节把攒下的第一笔家教收入500元寄回了家,是因为从小就对自己许诺要做个像爸爸那样孝顺的孩子。如果说我对爸爸有什么要求的话,那就是希望他能好好保重身体,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爸爸的健康和快乐。”
        这一期节目的题目是《谁能把孩子带出网吧》,我没有从头看,但是最后让我感动的,就是这位杨警官在为他人的孩子忙碌时,好像忽视了对自己女儿的教育,实际上他的行为,他的以身作则是最高层次的教育。
        另外,作为老师,我们认为孩子在上学期间迟到、缺作业等等行为属于正常范围内的过错,家长如果不为孩子作伪证,就让老师批评,甚至惩罚了他,让他为自己的过错付出点代价,未必就是坏事。而家长在这个时候对孩子施以“爱心”,用不恰当的方式袒护孩子,您却在给孩子充当不诚实的榜样。
        孩子的不诚信一方面是跟大人学来的,另一方面也有的是被大人逼出来的。实事求是地说,今天的孩子虽说物质生活够丰富,不能算不幸福,但是学业负担以及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确实超出了他们这个年龄所能承受的范围。怎么办呢?毕竟是孩子,他们就要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钻老师和家长的空子,能多玩就多玩一会儿,能偷懒就偷点懒,能少挨老师的批评,能少挨家长的骂……那就只有撒谎,时间一长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说到家长“逼”孩子,我也为家长们叫屈。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疼还疼不过来呢,干嘛要跟孩子们较劲?这一个“逼”字里面又包含了多少无奈,作为矛盾漩涡中的老师与家长不也是苦衷多多吗?
        一次,一位年轻班主任向我抱怨一位学生家长,缘由是老师看好这个学习不错、很精干的小男孩,让他在班委会中担任职务,却遭到家长的反对。作为年级组长,我当然对家长的这种态度不能认同。于是在一次家长会上我便对这件事提出了质疑,并自觉理直气壮。没曾想,这位家长十分坦诚,主动打电话给我,承认“您批评的那位家长就是我”,而且很坦率地亮明自己的观点:孩子浮躁,成绩并不理想,不管怎么说最终还是得拿分数来说话,竟然说得我也无言以对。因为家长肯花高价让孩子上我们这种民办学校,毕竟是冲着“考上好高中”来的,当个小干部多多少少要分散一些精力,花费一些时间,难免对个人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家长的这种“现实”也不无道理啊!
        至于素质教育,做人教育,虽然说起来是今天教育的主旋律,但是中考、高考还不是以分数定终身吗?《现代教育报》曾以“该不该按分数排名”进行讨论,正方、反方都振振有词,各说各的道理。据说某省教育主管部门还出了文件,对于敢顶风违纪,给学生排名的学校领导、老师以处罚。看完上述这些讨论和报道后,我不禁想问:到底是谁在给学生排队?是老师?是年级?是学校?作为多年的班主任、年级组长,我不否认我们每次期末大考后肯定排队,甚至一些主科老师在平时的小测验后都“习惯性”地把学生所得分数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一遍。但是我们给一个班的学生排队,给一个年级的学生排队,不是缘于中考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全北京市范围内的大排队;高考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全国范围的学生大排队吗?没有这带有权威性的大排队,何来一校、一年级、一班的小排队?所以我的感觉(不知这种感觉是否正确)是:中考、高考的大环境在“逼”学校,学校在“逼”老师,老师在“逼”学生和家长,家长只能“逼”孩子。那么在这整个链条中的一头一尾,不就是“应试教育与学生学习”之间的矛盾吗?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喊了不少年了,起码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没有实质上的减轻。在社会大环境和形势的逼迫下,自觉的孩子再逼一逼自己,不自觉的孩子也就逐渐练就了“撒谎”的本事,躲过一时是一时,应付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这也算是孩子们的一种反抗形式吧!

  说读书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受益终生——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也是我教子的成功之处。
        我成长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生活没有今天这样丰富多彩,那时候在学习之余看课外书是我的一大乐事。我永远都会记得我在小学四年级看的第一本小说《林海雪原》,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苦菜花》、《平原枪声》、《牛氓》、《叶尔绍夫兄弟》……一本接一本,到上初中时开始涉猎中外名著,“文化大革命”中闲赋在家更是到处借书,甚至偷看了当时的禁书《三家巷》、《苦斗》等。而这些读书的经历为我三十多岁考大学和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都作了很好的铺垫。就是今天我敢于拿起笔来完成自己出书的梦想,也得益于多年来读书的好习惯。
        说到教子的成功,我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写到“读书的习惯成就了我的儿子”,在此不再重复。对于孩子来说,多读书、读好书肯定也是每一个家长所希望的,但是不容乐观的现状是,喜爱读书,有良好读书习惯的孩子真是少之又少。就我曾教过的初、高中学生来说,以书为友者少,写作困难者多;读过中外名著者少,看卡通漫画者多;看小说的少,看时尚杂志的多;家长们关心孩子中文水平的少,重视孩子英语成绩的多。二十多年与孩子们相伴,我深切地感到他们的文学素养在退化,甚至出现了理科非常优秀的中学生读不懂数学题、物理题的现象。说起孩子们不爱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能单纯从孩子身上追根溯源。整个社会人们心态的浮躁,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孩子;家长不读书,业余时间打扑克、玩麻将、看电视,没给孩子作出榜样;文化文艺生活的丰富挤占了孩子们看书的时间;网络和电视使孩子们获得信息的速度要比读书快;大量国外卡通漫画看起来轻松愉快不费脑子……原因多是客观存在,但这些不读书的理由都是可以避免的。家长如果真的认识到孩子多看书对于成长的意义,真的想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即使孩子已经十一二岁了,也还来得及,教您几招,不妨一试:
        第一招,有准备地坐下来,和孩子谈谈自己对读书的认识过程,检讨自己过去对读书不够重视,以后下决心要和孩子一起读书。(也许孩子没听进去,没关系,说,只不过是个开场白,关键是在后面的做。)
        第二招,家长以身作则,静下心来读书看报,给孩子造就一种学习的氛围。(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再多说什么,只管坚持做下去。)
        第三招,陪孩子转书店、逛书市。也许这种要求一开始会遭到孩子的抵触,但您只要能把孩子“引诱”进去,他逐渐就会受到感染。如北京图书大厦这种大型书店,每年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或地坛举办的大型书市等等,一定要多去、常去、反复去,不断强化这种氛围对孩子感官的冲击,就会使他形成兴趣。
        第四招,从书市、书店回来要有收获(家长一定要舍得投资)。让孩子自己选择,也许他的选择不符合家长的初衷和意愿。先不要着急,慢慢再指导并改变他,孩子只要肯看,就不会白买。
        第五招,要求孩子(注意,这里是要求,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读书。可以首先选择一些故事性强的如《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福尔摩斯探案集》等,孩子很有可能一开始看不进去,给他做一点点量上的规定,比如说今天只看20页就算完成任务,看完后给爸爸或者妈妈简单叙述一下故事情节(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然后逐日增加,循序渐进,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见效果。当然这需要家长的严格、执着与耐心。(其实在我所支的这五招中,最难做到的是第二招——家长的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容易,要求自己可就难了。)
        其实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爱书看书的良好习惯,哪用得着费这么大劲。但是我听到了太多太多家长向我诉说“孩子就是不爱看书”。如果家长打心眼儿里真的着急了,那您就得下定决心,付诸行动,表率、引导、鼓励、强制结合起来,一步一步把孩子领进书的殿堂。提高孩子的文化教养和内在素质在此一举。
  说守时
        遵守时间,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好习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一种礼貌和信用。总之,守时与否体现了一个人基本素质,不可小视。
        从古到今,关于时间的重要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有诸多说法: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图财害命。
        ……
        但大多是从珍惜时间的角度对人们的种种提示,而遵守时间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或者认为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所以才出现了家长故意把表拨慢让孩子迟到的现象。作为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经常迟到的同学总是那几个,大多数人一般不迟到。许多同学六年初中、高中下来从来不迟到,这不就是一种习惯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每天早晨手忙脚乱的情景,这和家长没关系吗?无论孩子或家长,能否从下列表现中找一找自己的影子,藉此来判别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没有时间观念,不守时的人:
        A.上学(上班)经常迟到。
        B.不迟到,但总是慌慌张张踩着铃声进门。
        C.与朋友、同学、同事约会大部分时间是别人等自己。
        D.学校组织集体活动,经常是同学们集合好了你才来。
        E.随团旅游(或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分散活动后,不能按规定时间到达集合地点。
        F.向家长保证上网不超过两个小时,但一般都会超过规定时间。
        G.绝大多数同学两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经常要磨蹭三四个小时。
        H.课间十分钟休息,经常是先玩够了再匆匆忙忙跑去上厕所,甚至耽误下一节课。
        以上几种表现只是我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如果在你身上时有发生的话,我就毫不客气地告诉你:你是一个缺少时间观念的人,你是一个不遵守时间的人。这种恶习不改,就会影响团队合作,会招致别人的反感,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对事业、对个人发展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未来的竞争既是全方位的,又是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的,不容你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今天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大跨国公司像壳牌、宝洁、诺基亚等在招聘人才时,就十分重视对应聘者时间观念的考察。作为家长要为孩子的将来负责,就不可忽视这些看起来似乎不重要的“小毛病”。
        您也不妨一试:
        像培养读书习惯一样,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显感觉到您的惜时、守时,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时间概念,例如经常说:“刷牙一般用3分钟”,“半个小时之内我要让你吃上饭”,“今天的作业争取9点以前做完,然后我和你一起看NBA”,“打一个小时篮球啊,自己掌握好时间,超了从下次打球时间里扣”。注意,这种强化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增强时间观念,逐渐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再次,要纠正孩子不守时的坏习惯,也需要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但家长要做到不急不恼,要有和蔼的态度,严格的措施。例如,有些孩子早晨赖床,怎么叫就是赖着不起,家长每天早上是连喊带叫,连拉带拽,甚至上中学了还要抱起来。好不容易起来了,不是顾不上吃饭,就是忘了带作业,还时不时迟到,挨老师骂,其实这都是家长惯出来的。我的建议是,您给他买一个闹钟,郑重其事地向他交代清楚:从明天开始我再不负责“叫起”了,只负责按时把早餐准备好,而且要求你必须吃(因为我不能白做),你迟到就让老师对付你,我不管了。我曾经教给家长这么做,效果非常好,家长都奇怪“我不叫他了,他每天自己想着上闹钟,铃一响顶多磨上两分钟,自己就起来了”。家长不懂,这恰恰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独立与依赖兼而有之,你不让我独立我就依赖,就耍赖;让我独立了,我能行!
        再例如现在有的孩子写作业磨蹭,耗时间。我在我校初一两个班做过统计,学生一般都能在9点钟前后完成作业,上床睡觉。但居然有的家长反映作业太多,孩子要写到十一二点。经过调查,实际情况是这些孩子不抓紧时间,先玩后学,主要是等家长下班回来学给家长看;或者边玩边学,已经养成了不专心学习的坏习惯;还有的就是故意耗时间,以免家长再额外给加作业。我的学生刘川就让自己的这种“磨”和“耗”给害苦了。一篇作文课堂上40分钟他能完成,回到家里写,两个小时也不一定能写完。我在他上初一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给他写的评语是:“高高大大的男孩子,不急不火的慢性子,品行端正,乐于助人,老师越来越喜欢你。慢,是你学习中的致命弱点,磨掉了太多的时间,比其他同学做题少,看书少,休息少,你不觉得吃亏吗?提高效率一定会提高学习成绩,希望你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要求他妈妈配合我,写作业时在他面前放一个闹钟,要求他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就不让写了,让老师批评处理。家长反映不错,见点效果。可惜家长不能坚持用这样的方法要求和督促孩子,使得他的不良习惯还是占了上风。三年后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刘川是个好孩子,但是每人一天只有24小时,他却需要48小时甚至更多才能做好别人一天所做的事,时间对每一个人是绝对公平的。
        我在这里喋喋不休地讲了诚信、读书、守时三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可能有人会质疑,还有那么多需要提倡的好习惯就不该培养吗?像认真听讲的习惯、帮助他人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自觉学习的习惯等等。我肯定地回答,都要,好习惯多多益善,但都需要从小培养,我所针对的是即将从少年步入青年的孩子,在这阶段好的习惯已经形成,有些坏习惯也已经附着在这些孩子及其家长们的日常行为中了。尤其咱们中国的家长有一个特点,就是怕别人批评自己的孩子,听到外人说自己孩子的不是就大为光火,可是自己数落起孩子的缺点时又会滔滔不绝,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好像浑身都是毛病。因此不能急于求成,有重点地培养良好习惯或纠正不良习惯,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