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季七年级语文周末班--请语文班家长收藏,方便查阅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12:07:49 | 只看该作者


                  5 月 11 日          第十二次课

               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词语
          . 铿锵(kēng   qiāng)    
           . 热(zào)       急(zào)     洗(zǎo)        噪音(zào)         
          .(sè)         车(sāi)      边塞(sài)         
          . (jùn)       疏(jùn)      英(jùn)      工(jùn)   
           .颤栗 (zhàn   lì)  
          .然而止(jiá)
      2.默写古诗
                          山中杂诗   (吴均)                                          竹里馆(王维)
                      山见来烟,竹中落日。                           竹坐幽里,弹琴复长
                      鸟向檐上飞,云中窗里出。                           深知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诗歌鉴赏
         方法:找对象,找动词,加修饰语
      二. 现代文阅读    《枯竹》
             题前读文:这篇散文以对枯竹的遐想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枯竹的赞美与歌颂。
            思考点:主旨与选材   命题与破题      材料运用
            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点明主旨,预期强烈,感情充沛
                          2.间接抒情:含蓄,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5 月 18 日                第十三次课

             内容:
          一.字词
            差(chà)不多         差(chā)别          出差(chāi)
            闷热(mēn)           郁闷(mèn)
            颦蹙(pín)(cù)
            张目嗔然(chēn)


            十三讲基础知识,以图片形式呈现:
                    
          我已经以我最公正的字来呈现了,各位莫嫌弃哈,呵呵!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23:52:15 | 只看该作者

              6  月 1  日      第十四次课

         内容:
         十四讲基础知识练习及讲解
          答案图片:
                             
             翻译: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0:2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江(江万婷) 于 2014-6-22 21:15 编辑

                 6 月  22  日     第十六次课

          今天最后一次课了,冉老师就写作技巧方面给大家
         作了个简单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在考试及平时的作
          文水平有所提升。

           一.十六讲基础
      古诗鉴赏                     
      成都曲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
      答:自然景色,市井景况。
      2、本诗最后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评分标准:答出“问句”具体内容,0.5分;答出结构具体作用,0.5分;答出侧面作用0.5分;答出作者情感0.5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答:最后一句通过问句,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荣,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




          二.写作技巧
                                  记叙文亮点之体现:

          一、选材上亮   :真和新(不胡编乱造,写亲身经历


      的,有感触的,别人不写的)

      二、描写上亮:细腻的描写人写事写景都要有画
      面呈现)

      三、结构上亮:结构精巧(不写平铺直叙的流水账作
      文;插叙、对比、物线贯穿、片段组合、主题句循环组文
      等,总之结构安排有亮点)

      四、情感立意上亮:情感真挚立意高远,写大气作
      文)

                      一、插叙的概念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
      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
      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
      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
      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二、插叙的作用

           基本作用:补充、衬托说明
      效果:
      1、突出文章主题。
      2、丰富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使情节更紧凑。
      三、插叙的方式
      v联想式:

      v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起插叙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就是典型的例子。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的
      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叙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我”不要迟到引出六
      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等等。

      v转述式:

      v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插叙。

      v直述式:

      v不借助作品中的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时间概念的词来引入插叙部分。   
      四、注意事项
      1、与中心密切相关;
      2、过渡衔接要自然;
      3、不宜过长、过细。






                 

            

         

           

            
            
            
            
           
                  
            





      {UDKLZWF}TH%DS]KMH@CBBT.jpg (257.31 KB, 下载次数: 1)

      {UDKLZWF}TH%DS]KMH@CBBT.jpg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