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3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诺奖看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差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5:1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唐映红

在去年诺贝尔科学奖颁发前,中国内地教育培养的两名华裔科学家张首晟和杨培东曾被汤森路透高调预测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热门人选,虽然最终未能获奖,但也已经创造了中国内地教育培养的科学家距离诺贝尔科学奖最近的纪录。






时隔一年,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屠呦呦荣获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项,算得上是实至名归中国内地教育培养的首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可喜可贺。










































去年我曾撰文《中国乖孩子休想得诺奖》讨论过中国内地教育距离诺贝尔科学奖到底有多遥远,“当中国内地教育培养出来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为0时,我们甚至无法判断差距到底有多大。”屠呦呦的获奖无疑是“0”的突破,至少使我们能够判断差距到底有多大。













从1949年迄今,凡66年,诺贝尔4大科学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与医学奖;以及从1968年开授的经济学奖)共向全球400多位最优秀的科学家颁了奖,其中中国内地科学家,以及内地教育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为1人。如果以中国内地人口在全世界的比例来推算,中国内地教育应当为诺贝尔科学奖培养出80-100名科学家。那么,现在我们起码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横量差距:中国内地教育相比于应当为人类做出的科学贡献为1%。













出生于1930年,并于1949年前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的屠呦呦在获得这次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项前,她曾经在2011年9月因为同样的研究成果荣膺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屠呦呦获奖的研究成果为她带领的科研团队率先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抗疟的有效化学成分青蒿素(C15H22O5),并合成具有更强抗疟疗效的双氢青蒿素(C15H24O5)。当年她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就已经在药学界引起不小的轰动,为此我与一名药学博士的发小W还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辩。













争辩的焦点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提取青蒿素能否反映为中医药的成就。W认为提取青蒿素能获得拉斯克奖,无疑证明了中医药并非伪科学,因为屠呦呦的身份就是一名中药科学院的科学家,青蒿素也是从中药验方中受到启发而提取的。我则认为尽管如此,也不能丝毫地动摇中医药的伪科学地位。医学只有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之别,中医药是传统医学,以经验直觉为基础;西医是现代医学,是以逻辑实证为基础的科学体系。从中药验方中受启发充其量只能说明传统医学具有某些“前科学”的成分,与是否科学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争辩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W直斥我“不懂药学”拂袖而去;我则以科学方法万变不离其宗而不以为然。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甫一传出,朋友圈里顿时为同样的议题而争论不休。中医粉终于等来扬眉吐气的一天,而相对一方则不以为然。













实际上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诺奖委员会的汉斯(Hans Forssberg)已经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诺奖委员会的观点:













——中国记者:“关于屠呦呦,能不能说这是你们第一次颁奖给中医?你怎么评价这个领域的贡献?”






——汉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不是把本届诺奖颁给了传统医学。我们是把奖项颁给被传统医学启发而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今天我们能够将这种新药推广到全世界。这是本届奖项的意义。因此,你可以说受到了传统医学‘启发’,但这个奖项并不是给传统医学的。”













这就好比,据说牛顿因为掉落的苹果而受“启发”发现万有引力,不能就此认为苹果树在物理学上具有什么贡献一样。一名中医科学院的科学家受中药验方“启发”发现青蒿素,也同样无法表明作为传统医学的中医药有什么实际的贡献;关键是她提取的是植物中的有效化学成分,所采用的是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技术,而绝非传统中医药的方法和技术。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和探索中医药其中蕴含的某些“前科学”成分,本身就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部分,而绝非传统的中医药本身。













作为人类科学共同体之一的现代医学,与其他任何科学研究领域一样,都是保持着兼容并蓄并不断批判、质疑和证伪的开放体系。中医药不可能发展出有别于现代医学的另一套“科学”体系来,中医药的任何符合现代科学的逻辑和实证要求的发展要素,都将被现代医学所吸纳,并成为人类科学积累的点滴。因此,所谓的中西医之辩根本就是伪问题,拼命证明中医药不是伪科学,恰恰就是所有伪科学的标志性特征。













如果说非要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之间划一条线,中医药在左,现代医学在右。作为传统经验医学的中医药中符合逻辑和实证要求的发展要素悉数会自动成为基于科学的现代医学的一部分,那么最终的结果不过就是左边剩下一堆“渣”,“馍”全在右边。然后煞有介事地争论“渣”与“馍”孰优孰劣,那不有病吗?













屠呦呦获得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项,本质上就是一个表彰人类科学最高成就的荣誉,它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的现代医学发展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从这个奖项引发的中医药是否伪科学的争辩,却反映了内地教育沉疴的另一面。













按理说,从晚清到民国,政、学两届已然形成废除中医的共识。所谓“废除中医”,通常主张通过在学校体制、国家医疗体制等领域驱除中医学的影响和作用来达到让中医逐渐流入民间自生自灭。













例如,1912年7月,以袁世凯为总统的北洋政府举行教育会议,制定新的《壬子癸丑学制》,首次明确将中医排除在正规教育系统之外。11月,当局又颁布《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其中医学、药学两大学科各开设有数十门课程,中医、中药不在其中。之后的历届民国政府均不认可中医,并且均顶住压力,将中医排除在高等教育体系之外。













道理是如此的浅显,基于科学的医学全世界只有一家,就是现代医学,而中医药不过是传统医学,拼命证明传统医学也是“科学”恐怕是只有中国内地政、学两界才有的纠结。屠呦呦获奖的身份是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其服务的机构本身就反映了行政的荒谬。













毋庸讳言,现代医学首先发轫于所谓的“西方”,但它并非西方社会文化的特产,而是现时代人类科学的共同体之一,全世界各国科学家都能而且都在持续地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不同的贡献,屠呦呦便是其中一例。













但长期以来,内地教育试图要在现代普世的科学体系之外人为地臆造出中西之辨,像将现代医学狭隘地称为“西医”,然后树立相对的“中医”;将现代经济学狭隘地称为“西方经济学”,现代心理学狭隘地称为“西方心理学”,现代社会学称为“西方社会学”。正是这种人为臆造的中西之辨,使中国内地大多数受教育者无法理解普世科学,总是将中国与世界相对立。即便是此次屠呦呦的获奖,也要被拼命证明为世界对“中医”的承认。













所以,屠呦呦获得首个诺贝尔科学奖项,不仅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在人类科学最顶尖精英的培养上的差距,也反映了它在科学教育上人为臆造中西之辩的荒唐。



































【注】本文原标题《屠呦呦获奖反映了中国教育的差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10 15:58: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差距多着呢。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