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143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状元流浪汉新闻的系列评论

[复制链接]
成外龙爸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3:4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成外龙爸 于 2014-2-12 14:17 编辑

  近日,一则发生在咱们四川的理科状元新闻引起了热议(见论坛转载的成都商报报道:理科状元毕业四年未找到工作流浪街头)。你怎么看?这为我们培养孩子有什么触动和启发?这里给大家再转几篇不同角度的评论,也欢迎大家跟帖谈谈你的看法。


四川手机报:状元流浪汉该醒醒了
----------
八年前,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谁能想到,四年前他毕业后竟成了流浪汉,沉迷网络,至今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别误会,小编在这里不是要谈“读书无用论”,有人读书读傻了,并不代表读书无用,就像有文盲成了亿万富翁,也不能就说文盲万岁!“读书无用”,实质上是“读书的人无用”而已。那是谁造就了这个状元流浪汉呢?当然是他自己。他曾找了几份工作,可没干多久就辞职了,“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愿不工作”。好家伙,真有个性!别急,更有个性的话还在后面:“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难道在外睡大街,让父母操碎了心就很有意思?这小伙子还跟一个82岁的大爷讨论人生:“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老大爷想了想说:“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充实和有规律。”
小伙子,你觉得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你考了那么高的分,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读书吗?或许你的理想很远大,可是也只有填饱了肚子才有力气去追寻。更何况,连基本的家庭责任都不愿承担,谈什么理想呢?大学,是让人成为独立思考的人,是让不成熟的心灵变得成熟,是让人开阔眼界,让浅薄的人变得厚重,让浮躁的心变得沉稳。而不是,把人变傻!醒醒吧,兄弟!
当然,家庭和学校也有责任。家长有没有引导过孩子思考为什么读书?学校又教会了他什么?简单的以分数论英雄,培养出了一个连自己的人生轨道也把握不好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成外龙爸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3:56:09 | 只看该作者

北京晨报:高考状元甘当流浪汉? 勿做分数巨人生活矮子

  八年前,刘宁(化名)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上网费、生活费靠家里接济。大年初六的下午,一位好心人发现,一名年轻的“流浪汉”,已经连续三天晚上躺在西南交大九里堤校区里的长椅上过夜了。他帮忙联系到“流浪汉”的家人——第二天,刘国华从老家赶来,儿子却再次消失了。
  提醒一
  勿做分数巨人生活矮子
  上学考头名,高考成“状元”,顺利进名校,真可谓“天之骄子”。可刘宁一脚踏入社会,却难以适应社会和生活。此时,他不是用坚持、脚踏实地来适应人生和社会,而是以一种自暴自弃、甘于自堕的方式沦落为流浪汉。其实,他并不明白,分数上的巨人,并不必然代表和决定着一个人的一切和一生。
  人从牙牙学语,到终老归无,无时无刻不需要学习。而我们的教育,之所以屡遭诟病,必有其因。书面知识是全部的重点和中心,教育成了分数的附庸。除了上学、考试,我们的孩子大多被教育成手无缚鸡之力者;而全部的学校教育,则成了考试指挥棒下的工具;改革之名下的“素质教育”,多年来也基本是换汤不换药。
  真正决定一个人一生走向的,是生活能力,但刘宁们却没有很好地通过学校教育而学习到。他这种“分数上的巨人、生活中的矮子”,离开了“分是命根”的学校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变化。其屡遇生活障碍,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会积累成精神疾病。像刘宁这样工作干不长,最后不愿找工作,大学毕业也无法从家里“断奶”,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流落街头而无所事事,都说明他只学会了考得高分,却在学习如何生活中不及格。
  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应只是一座连排的温室,除了教给孩子获得“分数”的能力之外,更应教给他们学习生活、适应现实、面对人生的能力,否则只会变成“分数上的巨人,生活中的矮子”。(陈怀瑜)

提醒二
  找工作先摘掉有色眼镜
  在节后求职大军纷纷找工作的大潮中,忽然听到“高考状元毕业4年未找到工作,流浪街头”的消息,除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叹之外,更多的是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刘宁“地陷式”地急速堕落呢?
  为什么没有按时毕业?为什么不找工作?为什么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本来应该2010年毕业的,因为论文没有过关,就拖了一年,2011年7月拿到毕业证。”矛头首先指向大学教育改革,许多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之后,还沉浸在“天之骄子,精英教育”的幻想中,由于严进宽出的招生政策,导致不少大学生一入学便在缺乏硬性束缚与个人追求的情况下迅速滑向不学无术的边缘,靠考前突击,一句“60分万岁” 就很能说明问题。事实是,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脱节的教育方式与内容越来越让众多大学生措手不及。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大学校园建设,中国的大学教育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变“严进宽出”为“宽进严出”已经迫在眉睫。
  “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愿不工作。”畸形择业观凸显大学生“温室花朵”标签。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的人人自危,有的盲目乐观,既有“几百名大学生应聘掏粪工”的无奈之举,也有“女博士微博称死都不下基层”的惊人言论。精英观念,眼高手低,缺乏清晰的自身定位和市场把握,受高等教育多年却缺乏吃苦耐劳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所以,大学生找工作,要先把“有色眼镜”摘掉。只有把自己的幸福和国家的前途以及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付出辛勤的劳动汗水,才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正确选择。
  “让我像大多数一样,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正如我们形容一个人“书呆子”、“一根筋”,很明显,刘宁之所以由高考状元沦落为流落街头,与他本人胜骄败馁、适应社会能力差,缺乏韧性和耐力,没有明确的人生定位有直接的关系。
  俗话说,爱拼才会赢。大学生终究要自己长大,只有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王刚)

 提醒三
  高校需要注重人文教育
  高考状元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社会已经对其有了固定的模式,那就是高考状元必须成功,否则就是没有脸面见人的。这也恰是刘宁的真实写照,当背负着整个县的荣誉的时候,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情何以堪?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之下,哪个高考状元的内心世界能够安宁呢?而在社会压力之外,高校以及各个阶段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教育缺失更是一个值得追问的话题,而人文教育的缺失或许才是造成刘宁沉沦的真正原因。
  在高等院校中,人文教育理应是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属于通识教育还是专业课程,人文教育都不应缺席的是关于人生、世界和价值的三大课题。而在这三大课题之上,灌输各种知识其实只是表面功夫,更为核心的乃是让学生们懂得哲学上的几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而在高校内,这样的教育往往已经被各种竞技课程排挤掉,只能从各种选修课中找寻到踪迹。试想,如果高校都能够开设这样的课程,每个学生都能够懂得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作为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当毕业之后理应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特殊事件。即使有,也可以通过后期的改变去修正,即像刘宁这样的例子不是终点,而仅仅是人生的过程,毕竟他还只有25岁。
  人文教育被高校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原本就是功利主义的错误。因为人文教育见效很慢,仅仅是对于学生心灵的滋养,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学问。但是,对于人生的态度理应浸透其中。关于学习、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关于人生,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在人文教育的课程里可能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至少应该找到方向性的指引。否则,高考状元刘宁的沉沦或者将不会是个案,而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王传言)

 提醒四
  别再无限追捧状元
  刘宁称主要原因在于自身。个人不能很好定位,对于挫折没有积极的承受能力当然是一大因素,但笔者以为,从高考状元到流浪汉,不只是个体悲剧,其实也是一个社会症结。
  “你给整个县丢了脸”!——刘父懊悔对儿子说了这么一句重话。当一个人的求职与整个县扯上关系,让人感到一种难以承受之重。乍一听刘父的话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把时间退回到八年前,刘宁以全县第一的成绩亮相于凉山,彼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掌声、夸奖接踵而至,母校为此大打广告牌,与各地很多高考状元一样,刘宁一时风光无限。“给整个县丢脸”建立在当年“替全县争光”的基础上,可能感觉就没那么突兀了。
  时代的车轮滑过了一轮又一轮,高考改革也推行了一茬又一茬,高考早已不是成功的终点,但是社会对状元的膜拜却没有丝毫降低。拉横幅、打广告、造访者一批又一批,状元未来的人生蓝图被热心者勾勒一个又一个,更有甚者,某地还组织为状元抬轿游街,即便是舆论口水无数,该地在次年还酝酿为状元立碑……一个个糖衣炮弹纷纷袭来,让学子在荣誉场中如何能够保持基本的理性?
  成王败寇,不只体现在战场。其实同样是学校的剪影。刘宁在成为全县骄傲之前,就是教师的宠儿,是家庭的骄傲,据悉,刘父最得意的就是历年的家长会,几乎每一任教师对成绩优秀的刘宁都不吝赞誉之词。积淀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高考状元,可以想见他的不甘平凡不只是简单的眼高手低,而是荣誉资源层层叠加之后的自然释放。
  传授知识是教育的一个目标,但绝不是唯一。然而,教育对状元、对尖子生的热捧却无限放大了这个点,致使教育在学生生成、道德、个性等塑造上出现了严重短板,出产了一些高分低能的所谓的状元。状元让他们到达荣誉的巅峰,可现实的适者生存却让他们无所适从,于是就爬得多高,摔得多重,从高考状元到流浪汉,该反思的何止状元一人?(冯海燕)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外龙爸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3:5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成外龙爸 于 2014-2-12 14:03 编辑

人民网:中科大“状元流浪汉”折射出了什么

据2月11日《成都商报》报道,在找过数十家网吧后,55岁的刘国华(化名)终于在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的一家网吧,找到了正埋头打游戏的儿子刘宁(化名)。8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县的理科高考状元,顺利考入名校中国科技大学热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4年前,刘宁大学毕业,但却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

许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第一感觉都是很可惜、很痛心、很不应该,真的辜负了父母对他的殷切期望,浪费了父母和国家对他的多年宝贵教育投入。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理性地再看这一新闻时,就应该多少会有新的认识。首先,这是一个很罕见的个案,不宜过度关注,也不宜人云亦云地解读,包括借此抨击我们的教育制度。其次,没有谁,也没有什么法律和规章规定,“985工程”国家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就不能当流浪汉。再者,对于这样新闻的围观,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为何有挥之不去的“状元情结”和“名校情结”。

根据目前的报道,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刘宁在大学里没有学有所成,是混出来的。他对记者说自己“本来应该2010年毕业的,因为论文没有过关,就拖了一年,2011年7月拿到毕业证”就是明证。毕业后找了几份工作,自己不满意。随后他的心理和人生心态发生扭曲,流落成都街头。如果他大学本科四年不是混下来的,那么毕业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就不是太大的难事,相反就很正常了。如果他毕业找工作时心别太高,又能认清可谓“满街都是大学生”的就业市场现状,那么找到一份基本靠谱的工作,就不会太难,相反则就理所当然了。

退一步来说,即便个别高考状元最后沦落为“啃老一族”、“网吧难民”甚至流浪汉,即便北大、清华这些我国最顶级名牌大学的几个毕业生干了令人大跌眼镜的工作,比如买猪肉,或者当小区保安、没有编制的城管,其实对大学和社会来说,真的一点儿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他们这些人是极其少数的,况且他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包括个人的人生际遇与命运都千差万别,因此我们真的不能感性地以偏概全,就他们的个案无限“上纲上线”和盲目地扩大化解读,就此错误地否定大学教育,从而让大学教育等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大家疯狂围观和七嘴八舌地错误评论这些个别案例,着实从本质上反映出了我们中国人普遍的强烈“状元情结”和“名校情结”。在这两种情结之下,状元必须上名校,名校毕业生必须干体面、风光的工作,比如当公务员和高收入行业从业者,否则就不仅丢尽了自己的脸面,而且还丢尽了父母与母校的脸面。更有甚者,甚至认为丢尽了家乡的脸面。在中科大毕业生流浪汉这个案例中,父亲刘国华就在电话里对儿子刘宁说了十分典型的重话——“你简直是给家人丢脸,给整个县丢脸!你大学前,在整个县城风风光光的。现在别人问起你,我都不敢说!”

要消除许多国人心中的“状元情结”和“名校情结”,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状元和名校毕业生,另一方面则需要更多的“残酷”事实给予强有力的冲击,进行“脱敏治疗”。比如,随着名牌大学对学生继续“严进宽出”和就业市场的进一步严重饱和,还会有更多状元虽然是上了名牌大学,但却最终令人眼镜跌碎一地。对此,我们需要淡定看待,而不是什么大惊小怪。要知道,这方面,在我国台湾地区和邻国日本,博士毕业生当流浪汉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在美国,哈佛、耶鲁、哥大等名校的毕业生还有全职当家庭主妇的呢!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外龙爸 该用户已被删除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4:05:1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日报:"状元流浪汉"是一面镜子


  8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4年前,他大学毕业后,因为“觉得不理想”,先后放弃了好几份工作,并开始沉迷网络,直到成为一名“流浪汉”。这4年来,他一直在流浪、漂泊中度过,全部花销均由家人提供。对此,刘宁称“像多数人一样工作结婚很无聊”“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愿不工作。”(据《成都商报》2月11日报道)
  高考状元与“流浪汉”——相对于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名牌大学毕业生当保安,这样的反差似乎更巨大、更耐人寻味。一个曾经学习拔尖的孩子,一个受过优质高等教育的青年,却无法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不得不让人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当然,在数以万计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当中,“流浪汉”刘宁只是出现概率极低的个例,我们并不能对此过度解读,也不应对我们的教育大加挞伐。但同时必须要看到,时下像刘宁一样,难以适应从大学到社会转变的毕业生并不在少数,只不过大多数没有这么“惨”,没有如此另类的经历与境遇而已。譬如,那些对工作挑肥拣瘦、眼高手低的“宅族”加“啃老族”,以及众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闪辞族”等,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
  这个群体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时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纠结,表现出过于理想化的倾向。众多事例表明,过于理想化的人往往会本能地选择让现实适应自己,而非主动去适应现实。然而,与丰满的理想相比,现实往往很骨感。刘宁也承认,自己身上“状元”与“名校”的光环,虚高了内心择业的价值判断,并由此背上心理包袱,择业受挫后便选择了自暴自弃。由此看来,这个群体说起来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其实是过分偏执,走向了极端。
  理想永远无法脱离现实,否则便是空想。同时,现实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教育最好的试金石。“状元”的“骄娇”二气在现实面前一触即溃,只好流浪汉式生存。这再次证明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一纸文凭或者单纯的知识,更要有一个人应有的成熟心智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现实当中,在走出校门之初,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曾为要理想还是要现实而纠结过,只不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清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才没有像刘宁那样,4年时间一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而其中的许多人更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创造了优良的业绩。
  总之,笔者欣赏刘宁们不甘平凡的内心追求,但不同意他们逃避现实的行为,更不能接受他们在唉声叹气中荒废生命的做法。笔者更加希望,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都能把刘宁的遭遇当作一面镜子,仔细照一照自己,进而科学、理性地面对理想和现实,告别虚妄、告别怨尤,努力做到既胸怀理想,又脚踏实地,从当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扎扎实实的行动,为理想努力,为未来加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外龙爸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4:07:34 | 只看该作者

红网:状元成“流浪汉”并非是件坏事



 八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找了几个工作都觉得不理想,就放弃了。刘宁称“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愿不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并觉得像多数人一样工作结婚很无聊,宁愿选择当“流浪汉”。(2月11日《成都商报》)
  “状元”,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羡慕、敬佩的词,在人们心中,这早已成为“骄傲”、“荣誉”、“前途”的代名词。然而,状元成为“流浪汉”,落差之下,也难免让人重新审视和定位“状元”一词。
  不否认,能考上状元,智商肯定不低,特别是在当下的考试制度下,“分数”的指挥棒地位没有改变,教育重“智商”轻“情商”的“偏科”现象仍旧没有改观,这是情商教育的失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用文化培养人的全面成长,如果仅仅以分数论英雄,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状元也并非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对状元刘宁而言,成为当地的理科状元,是多么不容易,相信他也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可是,他并没有意识到,状元不等于成功,并非成了状元就可以高枕无忧。大学毕业迈入社会,面临的另一个“大课堂”,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是,在社会这个“课堂”上,智商虽重要,但情商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特别是在就业公平不断进步的当下,状元找不到工作、状元拿不到高收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能者上、庸者下”,有能力远比只有一个状元的名头更靠得住。
  因此,状元成了“流浪汉”,虽然让人惋惜,但在一定层面上讲,这并非是一件坏事。它告诉状元们:少一些状元光环的沾沾自喜、不切实际的幻想,多几分脚踏实地,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上的“状元”;它也告诉当下的教育:智商教育固然重要,情商教育也不可或缺,否则,顾此失彼,所谓的“状元”就徒有虚名;同时,它也告诉整个社会:以平常心看待状元们,这样的荣誉仅仅是暂时的,仅仅代表某一方面的才能,经得起社会的大浪淘沙,才能真正成为处处发光的“真金”。(张锋)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2-12 14:28:08 | 只看该作者
典型的高分低能。这是教训。弟子规教导我们: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强烈建议:凡孩子,先学弟子规,把品行做好了,才能学习文化。否则,德不配位。

点评

值得警醒  发表于 2014-2-12 14:36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树叶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14-2-12 14:45:49 | 只看该作者
唉!无限感慨!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uoqf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8#
发表于 2014-2-12 15:51:22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心酸!中国教育真是该改革。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2-12 16:16:33 | 只看该作者
值得深思!学校的、社会的、孩子自己的因素我没法,想想我这个当妈的该做些什么吧,尽自己所能尽自己所责把儿子养育好!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6-27 18:45:33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就是好贴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