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35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孩子为什么总看不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5 10:15: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家教|孩子为什么总看不见父母无微不至的爱?

       一则小故事

       一个叛逆的小男孩,跟妈妈吵架后,离家出走。

       走了很久,天色已晚,他又累又饿。看到路边有个面馆,准备进去吃面,却发现身上一分钱也没带。

       经营面馆的,是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她看到小男孩一脸无助,问:“孩子,你要吃面吗?”小男孩说:“是的,可是我没带钱。”

       老奶奶说:“那我请你吃!”说完,煮好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小男孩狼吞虎咽,刚动了几筷子,却哭了起来。




       问及原因,小男孩说:“我是感动得哭。我们素不相识,你却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竟然把我赶出家门,还说有本事永远别回家!”

       老奶奶听了,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怎么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几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屡屡发生。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孩子却往往不领情、不感恩、不理解,甚至对父母呼来喝去,吹胡子瞪眼。




让孩子学会吃苦

       一位妈妈说:“儿子今年13岁了,从他小时候起,每天我都很辛苦地照顾他,从饮食起居,到学习辅导、兴趣培养,都由我一手打理。可是孩子却很冷漠,对我所做的一切毫不领情,我有时抱怨他不体谅我的辛苦,他反而不耐烦地说‘是你自己愿意,又不是我让你做的。’我既生气又寒心,孩子怎么不知道感恩呢?”

       孩子为何不感恩?

       原因之一,是我们太无私!

       我们把孩子泡在蜜罐里,对孩子有求必应,以至于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你们对我好是应该的,如果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你们就对不起我,我会恨你们,我要报复!”人总是这样,轻松到手的,不懂珍惜;历经苦难换来的,才知得来不易。

       怎么办?

       方法之一,是从“蜜的教育”转变为“盐的教育”。

       盐的味道远不如蜜,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一个人若要健康成长,就必须摄入适量的盐。对孩子来说,就是要让他吃点苦,流点汗,亲身体会生活的不容易。

      《西游记》中,如来拥有三藏真经,他原本打算把真经送到东土大唐国,却发现那里众生愚蠢,毁谤真言,根本不懂珍惜。

       于是,如来使了一个小技巧,他说:“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

       非得让你经历百般灾难,甚至九死一生,才能真正重视、真正领悟取来的经。从这个意义上讲,佛祖是一个懂得人性、极有智慧的好老师,值得家长们好好学习。

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微电影。

       电影开始,为了给孩子准备一个完美的圣诞节,一群大人忙得不可开交:买材料、请朋友、做圣诞树、烹饪大餐……

       大人们忙得晕头转向,孩子们却倍感失落——没有人陪他们说话,没有人陪他们玩耍,没人在意他们的情绪。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事情必须去做。

       直到父亲忙着把彩灯挂到屋顶时,他才注意到了女儿孤单失望的眼神。

       那一瞬间,父亲恍然大悟,女儿最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放下了手头的活计,放弃了过一个完美圣诞节的念头,圣诞树不高大有什么关系,平安夜大餐不丰盛有什么紧要……

孩子想要的圣诞,不过是父母能专心陪着他们玩耍的圣诞!

    “这也不是必须的,那也不是,我只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陪着你,在你身边,我的孩子。”

       孩子为什么不领情?

       原因之二,我们总是“己所欲,施于人”。

       一只小兔子去湖边钓鱼,第一天啥也没钓到,第二天也毫无收获,第三天鱼儿从水里跳出来说:“你能不能别再用胡萝卜当诱饵?”

       很多父母总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却没有想过:我给的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如果你给的并不是他想要的,硬是要给他,给他造成困扰和压力,还要他听你的,他为什么要领情、要感恩呢?

       怎么办?

方法之二,是从“站着教育”转变为“蹲着教育”。

一个妈妈带孩子逛商场,可是琳琅满目的商场并没有引起孩子兴趣,孩子反而显得很害怕,哭着要回家。妈妈不明白,一向爱玩的孩子怎么会不喜欢热闹的商场?

当妈妈蹲下来问孩子原因时,她突然明白了:以孩子的高度看到的商场,只有一条条不停摆动的大腿,一个个不停晃动的大包,一不小心就要被撞上,令人十分不适。

“站着教育”,是父母站在成人的视角去俯视孩子、忽略孩子;“蹲着教育”,是父母学会用平视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大人眼里的“好”,在孩子看来,可能远不如大人认为的那样好。相反,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独特的视野,让他们源源不断地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快乐。“己所欲,亦勿强加于人”,否则父母便变成了变相的野蛮人,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束缚、精神的镣铐。

与孩子多些耐心的交流




       一位小学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母亲、体会母亲的恩情,布置了作文题目《母亲传》。

       她先让学生事先去采访相关的人,比如妈妈、外婆、爸爸,从童年、上学、恋爱、工作、性格、爱好等各个方面去了解母亲,还教给了学生一些采访技巧。

       一个月后,当她满怀期待地打开孩子们的作文时,感到五味杂陈。

       一个孩子用日记的形式写道:

       早上,母亲推开我的房门,对着我喊:“起床了。”

     “知道了。”我答道。

     “快点刷牙,洗衣脸,吃早餐。”

     “哦!”

     “吃完早餐,先做作业,然后才能出去玩。”

     “哦。”

       ……

       晚上,餐桌旁。

       母亲问我:“作业做完了吗?”

     “做完了。”

     “今天少玩点电脑,早点睡。”

     “哦”。

       良久,听见妈妈在客厅里喊:“睡觉了!”

     “知道了,妈。”我重重地关上了电脑。

       这样的交流,孩子连写了五天。

       这还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多数学生无话可写,觉得与母亲的生活每天都那么平淡,没什么好写的。

       孩子为什么不理解父母?

       原因之三,是我们把和孩子的交流,变成了对孩子的教育。

       正如这位老师所指出的:“孩子不感恩,源于他对你不了解;孩子对你不了解,是因为亲子之间的交流出了问题。”

       最近有个新闻,重庆巡警大队教导员方悦巡逻到达城中心广场时,遇见了正在玩耍的女儿。女儿见爸爸很辛苦,凑上水壶让爸爸喝口水,方悦却严肃地对女儿说:“快点回家写作业!”

       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原本温情满满的亲子交流,变成了无数个祈使句,对孩子发号施令,孩子就算想感恩,也会被父母推得越来越远。

        怎么办?

       方法之三,是从“食指教育”转变为“拇指教育”。

       学者张文质去澳大利亚访问,当地一位朋友对他说:“你们中国人好像不太喜欢孩子。”

       张文质感到非常惊讶和疑惑,“我们现在担心的是已经过分溺爱孩子,你怎么觉得中国人不喜欢孩子呢?”

       朋友解释,他观察发现,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经常是用“食指”进行的。比如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就站得远远的,伸出一根手指大声斥责,显得非常粗鲁,看不出一点喜爱之情。

       想要改变亲子交流的方式,父母应该少伸“食指”,多竖“拇指”,少一些指责和命令,多一些欣赏和肯定。




       两位母亲带自己的儿子去打篮球。训练中,一个孩子投篮10次连进9个,他的母亲气急败坏:“那一个球为什么没进?为什么你不能做到十全十美?”

       另一个孩子连投10次仅进1个,他的母亲却竖起了大拇指:“宝贝,你太棒了,刚进的那球太漂亮了,将来你一定能打进NBA。”

       后来,只投进1个球的男孩果真打进了NBA,他叫迈克尔·乔丹。

       1984年美国男篮夺得奥运会冠军时,乔丹冲入人群把母亲一把抱起,转了一圈又一圈,激动地说道,母亲的激励一直是他前进的动力。

       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寻求同父母的连接。成功的连接,有赖于“盐的教育”,有赖于“蹲着教育”,有赖于“拇指教育”。而“蜜的教育”“站着教育”“食指教育”,则是连接亲情的大敌。


【国际游学】2018年寒假澳洲阳光游学体验之旅招募啦~~

(点击图片可了解详情)


本文由毛毛虫整理自网络(来源:网络),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注明出处如有违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壹牛】2018高考家长群 446132602(限2018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9高考家长群 156704153(限2019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20 高考家长2群 161108752(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20 高考家长1群 255408023(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8 中考家长群 619911050(限2018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9 中考家长群 333035273(限2019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2020 中考家长群 602378231(限2020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18小升初家长群 337231456(限6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限5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留学自助交流群 606486338(限关注国际高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加入)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1-16 09:56: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谢谢楼主分享!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11-16 09:59:1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分享!先谢谢了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