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5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唱响教育的“同一首歌”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17:2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教育子女,只有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从而唱响教育的“同一首歌”。可是,作为教师,我在家访时通过和家长们密切联系后,发现不少家长朋友常常陷入以下教育误区。
       “削足适履”,迁就孩子。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家庭的一些独生子女,因为缺乏锻炼,特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我们身边很多家长却无视这一点,因为溺爱孩子而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要穿名牌,父母便进商场去选;孩子要上网,父母忙买电脑;孩子要听音乐,父母又买MP4……只要孩子有要求,父母就不问情由去办。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道理,“树大自然直,人大自晓理”,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就好了。要知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习性,再去矫正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切忌无原则地迁就和满足孩子。
        “临渴掘井”,强迫孩子。放假了,不少家长朋友又在忙着为孩子补课。节假日,本应让孩子放松放松,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支配节假日生活。而一些父母要么把孩子送进补习班,要么煞费苦心请来教师,给孩子进行恶补。有些父母说:“唉,孩子累,我们也累,可不补心里实在不踏实。”其实,急功未必能近利,放长线方能钓大鱼。这是一条古老而朴素的真理。我们家长们要学学放长线的艺术,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不是一时之功,需要家长平时的教育诱导,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且,节假日补课是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诱发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实在得不偿失。
        “管教无方”,棒打孩子。一些家长朋友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子体验。孩子若出了一个小问题,就横加指责,甚至动手打之。更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轻易地放弃了为人父母的职责。其实,从遗传学的角度,孩子与父母的血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血亲关系使家庭成为孩子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龙生龙,凤生凤。” “老爸英雄儿好汉”这些观点虽静止片面,却清楚说明了长辈对下一代的深刻影响。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却对其性格、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孙敬修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
        “心存代沟”,曲解孩子。家访中不难发觉很多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情感“代沟”,他们之间很少有情感交流。即使交流了,但由于家长们过于急躁,沟通往往成为泡影。因为性格外向的儿童比较容易沟通,而性格内向的儿童则较难沟通。如果家长失去耐心而情绪激动,埋怨甚至惩罚孩子,就会使孩子变得更为自闭,由此而产生害怕,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双方关系就有可能长期不和谐。所以,家长要掌握交流艺术,既要“童心未泯”,又要“老谋深算”。做不到“童心未泯”,孩子对家长敬而远之,没有共同语言;而只有“童心未泯”,没有“老谋深算”,则无法引导孩子。如果我们做到不曲解孩子,使孩子觉得您是他的朋友和伙伴,那么,沟通自然会水到渠成。
        教育孩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如能选择适当的交流方式,恰当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张梅英 常熟市第一中学教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