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73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综学习经验介绍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9:3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政治

综述:

在文综考试中,政治往往是我们时间花费很多但分数收益较低的一科,堪称文综考试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政治学习有着一些固定的方法,政治考试也有着很强的规律性,只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把每一部分都搞扎实,在政治学科上取得长期稳定的优势同样不是梦想。

不同模块的学习方法

有不少共同的地方

这就是政治学科的特点

学习和考试都有一定的套路性

选择题:

政治考试的选择题主要有如下的两类题。

一类是选项的观点本身错误,这一类相对简单,考察的是对知识掌握的细致程度,要求学弟学妹们把每一个点都抠细,切忌囫囵吞枣,同时也要避免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含混不清。当然,在考场上保持敏锐的视觉也是必不可少的!

选择题的第二类,是观点本身都正确,要求选出与材料最契合的一项。这一类选择题的要求就很高了,需要学弟学妹们对概念的理解非常透彻。上面提到的结合教材上的实例、名人名言来学习教材观点的办法,或许能够对学弟学妹们做好这类选择题有所裨益。

报整体认识题目同时,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之余多多关注时事,因为政治选择题的选材一般来源于时事热点,关注时事能够提高对选择题题目的整体认识程度。尤其是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2015年的热点,学弟学妹们高考时的热点当然会有所变化)这样的大事,中央文件中提到的观点可以为选择题的解答提供直接的思路。从更深的层面上讲,关注时事可以提高学弟学妹们的政治学直觉,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训练。

因此,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多看报纸呀!

问答题:

问答题的解答思路一般是教材+具体材料(当然填表题、图表题的解答方法会有所不同)。教材观点需要熟记,但会用比能记更为重要,把教材观点熟练地运用于具体材料绝对是解答问答题最重要的能力,关键是要养成和教材一致的思维方式。笔者在记忆教材观点时,通常会同时联想这个观点可能会怎么考、可以运用于哪些问题的解答上,这样平时就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考试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同时,记忆一些似乎不怎么可能单独出大题的观点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观点主要用于问答题的阐述上,这样既可防止无话可说,又可以因表述规范而给判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

越到学习后期,政治考试涉及的观点就会越多,学弟学妹们复习起来可能越感到无所适从。这时建议学弟学妹们尝试着把教材观点列一个提纲,首先把框架确立起来,建立完整的学科思维体系,然后再细化到每一个分支,着重复习一些自己还不太熟悉的观点。

历史

历史学的不仅是事件,更是事件之间的联系,是缘起与影响,经验与规律,这些才能称作对历史的理解,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它们才是题目考查的重点;而从知识本身的角度来说,它们才是你真正学到的精华。因此我们要谈历史的学习,也从知识点和知识点的联系两方面来谈。

知识点本身:

知识点的记忆是历史学习不能丢的的基本功!就算被指责为“死记硬背”,用历史老师的话来说,也是“先死过去,再活过来”!时间、事件、地点、人物都需要记忆,其中时间又尤为重要,因为题目的一种经典考法是:

“民国xx年,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

问:“日记中的‘它’指的是什么?”

不要哀叹“什么鬼”,如果能准确记住这一年及这一年之前发生了什么,就会帮你省下很多功夫。

知识点的记忆十分繁琐,笔者可以给出两点小建议吧。

首先是要不怕重复记忆,“背了就忘”有可能是因为背了之后没用上,所以还得“忘了就背”,等用上的时候才不会后悔。笔者背书的习惯大约是:当天上完课后做作业之前背一遍——考试前全面背一遍——考试前一小会挑重点背一遍——下次考试前再背一遍。

其次是自己可以有一些梳理的方法,比如画时间轴,把事件按顺序标注在上面,复习之后多看几遍时间轴,事件的前后顺序在头脑中会变得更为清晰。此外,教材上的每章的框架图也是很有用的,至少可以帮助你理清楚在这一主题下,都有哪些事件发生。

知识的联系:

然而更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大到时代特征、历史规律,小到特定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以及历史事件的对比,掌握如何分析这些才是能力呀。背景影响要靠背自不必说,书上会给出一些,但往往是不够的,老师补充的和题目里面见到的也很重要。时代特征的把握则比较宏观,简单来说就是给你一个时间段,你能说出该时间段的最主要特征,以及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社会生活、国际关系等方面各有什么重要事件发生。记住时代特征,实质上是要求你把多本教材的知识串联起来,这能为你的所有分析提供一个很好的背景,特别是材料考到教材里没有的事件时,你也能知道它一定与哪些事件有联系。

比如说,20实际70年代的世界,基本时代特征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然后你会想到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苏联在冷战中进入攻势(必修一政治),“滞胀”状态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必修二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文学艺术的新发展(必修三)等等,然后给你这一时期的任一事件,让你分析原因,你都可以从上面的这些时代特征中寻找思路,不至于无从下笔啦。

总结学习:

笔者以前做整理总结时,喜欢总结一些“必答点”,即某一时间段最容易出现在题目答案里面的事件,后来发现还不如转化为时代特征的总结,既整理了“必答点”,也梳理了教材知识。笔者到高三,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整理时代特征,最后的成果是【三张六色超大幅时间轴图】,囊括了从新航路开辟到2015年每个时间段中国和世界的时代特征,有关系的事件还用线连上了……(笔者不是鼓励你们这么做,毕竟超花时间,我现在怀疑这事儿玩耍的成分大于学习所需,只是觉得大家要有总结的意识啦>_<)

另外,从答题方法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最有总结价值的就是答题角度(事实上文科都是这样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社会生活、国际关系六大经典角度自不必说,还可以总结一些对比历史事件的角度,比如主体和对象(例如,革命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方式(例如改革和革命),影响的深远程度等等。这些做题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地理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看似是文综中最“理”的一部分,但也是需要扎实记忆和多多总结的科目哦。在我看来,地理学习的核心一是熟悉教材基础知识,二是迁移知识的能力,而记图、识图能力则是地理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将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则是记忆的好帮手。

总结起来也就两句话:

第一句话:文科生们别怕,自然地理可比物理简单多了!(排版dog:orz)

第二句话:基础知识+知识积累+做题经验,如此而已。

基础知识

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其实是很简单明确的,就是书上的各种要点,这可偷不得懒,该背就背。要熟记教材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特点和形成原因,比如各种气候类型的准确特点、形成原因和分布范围,还有各种地貌的成因等等,不仅要理解意思,还要记住准确的表述。记图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材上的四幅图(气候类型分布图、洋流图、板块图、自然带分布图)是必须熟记的,既要能够准确记忆每一地区的信息,甚至精确到经纬度(如阿拉斯加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分界纬度),又要能将地图对比记忆(如气候图与自然带图的不一致之处)。笔者高三地理复习的成果是一张大杂烩版手绘世界地图,在以10°为单位的经纬网上画出了大陆轮廓,板块边界,所有重要的河流、山脉和湖泊,甚至重要国家的边界线,记得这么细或许有点过分吧,但是后来只要给出经纬度,笔者就能判断出该地大概的地理特征,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地理考试啦!(此话……是实话>_<)

知识积累

多积累,且积累的范围应远远超出教材知识。地理是“知道得越多越好”的科目,对于做题时碰到的新知识,可以专门用笔记本收集整理,甚至进行小专题的整理(比如雾霾的形成和治理,“非洲之角”特殊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旧金山为什么夏天不热等等)。

有意思的是,这些知识不仅可以通过题目来积累,通过旅游、新闻、纪录片甚至电影等等都可以了解很多,只要你有心。比如说,笔者曾经从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里了解了中国的东海风电场,所以看到14年高考题考了海上风电场的选址就忍不住偷笑啦~

做题经验

笔者向来不建议文科生刷题,但是自然地理部分是可以且需要刷题的!比如地球地图和大气部分是难点,就需要有一定量的练习。地球地图多做选择题,在练习中可以积累容易犯错的地方(如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方位是相反的)和好用的解题技巧(比如用昼弧的长度变化来表示季节变化)。一开始没有头绪别着急,多听听老师讲题的思路,并逐渐学会根据题目描述画太阳光照图。想不清楚就多画图,笔者曾经和一群小伙伴通过画图证明老师关于“地方时六点时太阳会在正东方”的论断是错误的(不服来辩!),并成功地(在没有说服老师的情况下)说服了更多小伙伴,觉得十分开心,不是因为证明了老师犯了错,而是因为感觉自己终于真正理解了知识。

干货

其他部分则要结合许多世界地理的知识,并且记牢那些分析角度:

位置(纬度、海拔、海陆)、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分为全年和季节特征)、水文(河流、洋流)、植被、生物、土壤……

分析自然地理现象,无非也就是上面这些要素,而对每一个要素分别有哪些点可以用来答题,就靠你的积累了。笔者的地理复习笔记本上就是按上面的要素分了五六个大块,每块记一种要素可以用来概括特征或分析原因的点,有些来自教材,有些是从题目中学来的,比如把水文细分为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湿地的作用、洋流的作用、修建水库或大坝的利弊等等等等。

地理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科中“文科属性”比较强的一部分,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命题素材广,要求学弟学妹们有比较高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教材观点是重中之重,教材观点是活学活用的基础!比如,一道考察工业分布的题,可能同时涉及工业导向型、工业分布条件和城市化等问题,只有真正理解教材的观点才能在做题时融会贯通。从这一角度来讲,通看一遍教材,把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是提高选择题成绩的必要途径。建议学弟学妹们多分析分析教材上的案例,这些精挑细选的材料能教会你怎样正确地使用教材上的观点。人文地理问答题的精髓在于打开思路,这要求学弟学妹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角度从何而来?首先是材料,其次是教材!分析材料的能力肯定是必需的,但有时问答题的答案并不能完全从材料中获得,需要从书上的一些角度分析;还有的问答题带有地图、图表等,教材上的内容则为分析这些图标提供了直接的思路和角度。比如,课本上有专门的一个模块讲交通,问答题固然可以单考影响交通发展的因素,但更为常见的则是将交通作为一个要点,要求学弟学妹们在某一小题的答案中写出来。再比如,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看似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板块,但却是措施类、原因类问题的常用观点。

因此,笔者认为做好地理问答题的第一步是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让所学的学科知识成体系——其实在这一过程中,学弟学妹们也会对地理的思维方式理解得更加深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4 14:18: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收益匪浅!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1-24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收益匪浅!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1-24 14:57: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收益匪浅!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1-24 15:01: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收益匪浅!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2-8 14:58: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2-8 15:20: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收益匪浅!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2-8 15:33: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收益匪浅!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2-8 15:46:26 | 只看该作者
好难得看到有关于文科的学习方法,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