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值得报考的8所名气不大但实力令人惊艳的军工院校

发布时间:2017-01-09      责编:本站      浏览:       来源:       复制链接

值得报考的8所名气不大但实力令人惊艳的军工院校
(附2016年在川录取分数)


 

 

     今天给大家介绍8所名气不大但实力令人惊艳的军工院校(附2016年在川录取分数),性价比极高,考生与家长可以重点参考。

01     中北大学

 
先进制造中心


教学主楼

 
图书馆

  中北大学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历经太原机械学院、华北工学院,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太原市,并在朔州市设有校区。学校总占地2501亩,建筑面积近10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亿元,可利用中外文图书资源291万册,拥有完善的教学和公共服务设施。


  学校现有13个专业学院,并设有研究生院、后备军官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筹)等教学机构。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学科10个,山西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个,“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专业)5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点63个,本科专业78个,涵盖工、理、文、经、管、法、教、艺八大学科门类。具有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3个类别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现有教职工2368人,有双聘院士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全国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 “三晋学者”特聘教授4人,山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23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6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3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专家20人,中央和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5人。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29个省份实现了一本招生,其中26个省份全部一本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学校入选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优质教学资源,在2002年、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


  学校拥有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省部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拥有山西中北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产业化孵化基地,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领域。“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81项,各类项目总数360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近22亿元,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99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60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30余部。

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进程,努力构建全球化教育格局,与世界94所高校、国际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对外办学影响和声誉不断扩大。




02     02 02      长春理工大学



科技大楼


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吉林省重点大学,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学校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机械委、机电部、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

   学校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现有3个校区,土地面积7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7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17亿元。藏书总量396.8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21.2万册、电子图书175.64万册。


   学校设有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3个教学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军体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设有6个校直属科研机构、52个院直属科研机构。现有各类学生总数2789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54人,硕士研究生4263人(含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954人),本科生15935人,留学生197人,成人教育学生7048人。 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3个吉林省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7种硕士学位专业授权,57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



03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具有58年办学历史的综合大学。学校由原隶属中国核工业部的中南工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与原隶属湖南省的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衡阳市市区,占地面积近3000亩,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有直属学院26个,4所直属型附属医院,13所协作型附属医院,20个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学校设有76个本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9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资格。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中国大陆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港澳台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近38000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3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500余名,国际学生200余名。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计划专业、国防紧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25个国家级本科教学教育平台;有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1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19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验室;10个省级实践教学中心、18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有200余个稳定的综合性实习基地,24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

  学校成立了由省部政府机构、核工业四大央企、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三甲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组成的董事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德国于利希气候与能源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剑桥大学、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哈丁大学、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乌克兰国立矿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内外100多所院校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师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援外和技术援外水平,已经招收200余名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多批次派遣医疗骨干到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开展援助工作。

  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255万册,数字资源18000GB,电子图书5900GB,中外文期刊2540余种,是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联盟单位;网络资源丰富,有线、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学校主办《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

 


04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图书馆

 
园风景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2 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后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发展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校占地1738亩,建筑面积55.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2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及文献119万册,各类报刊4590种。现有各类学生22000余人。

  学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可在10 个领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拥有4个国防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现已形成了以“航空装备设计制造与试验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航空宇航学科群和以“航空信息化与控制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信息科学学科群。中国航空研究院依托学校成立中航研究院沈阳分院,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工作。



05     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1.办学历史:南昌航空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高等学校。

  2.办学特色:学校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团结自强、拼搏向上”的昌航精神,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以航空国防需求为导向,积极服务国家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拥有航空、国防类及相关专业24个,占学校所有专业的39.3%,拥有飞行器设计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技术、空中乘务、航空维修工程等航空特色专业。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建成工科优势明显、航空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

  3.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前湖校区、上海路校区等2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另有正在建设的科技学院共青城校区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米。拥有教学、科研设备3.4万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约4.4亿元。图书资料210多万册,数字资源总量3万GB,中外文期刊2146种。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12.4万平米。

  4.机构设置:学校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飞行器工程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音乐学院、软件学院等16个专业学院,有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继续教育学院、国防生教育学院等3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学校拥有“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其中2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学科专业:具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了6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3个(公共管理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61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江西省重点学科和1个国防基础学科。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6.人才培养: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被列为江西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预测单位。与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省、部级优秀教材17部。拥有3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拥有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17个,其中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为海军培养国防生,国防生培养的“昌航模式”成功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我校培育国防生工作经验。2012年,学校飞机制造技术专业被列入首批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生专业。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五年,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1644项,大学生受理专利378件、授权272件,大学生发表论文758篇,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30项。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一等奖、国际2015CORE可再生能源技术顶尖设计大赛特等奖、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五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第30届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金奖等荣誉。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环境光催化及资源循环利用团队”荣膺“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命名为第三批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单位。

  7.科学研究: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000篇,其中SCI、EI、ISTP检索2000余篇,CSSCI检索23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73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7件;出版论著78部、教材171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3项,国家社科基金20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教育科技项目和优秀人才项目等20余项,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973”、“863”计划子项等近20项。承担国防科研计划项目100余项,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省部级项目5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1项。罗胜联教授荣获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8.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8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4人、硕士学位教师739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578余人;有双职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3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48人,省(部)级中青年骨干教师74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36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23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7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3人。

  9.招生就业工作: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其中在14个省份一本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1640人。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2万余名。学校与航空、航天、民航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20余个城市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有3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各大民航公司。学校连续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

  10.国际合作: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与美国、英国、法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先后成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定期选派本科生和研究生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留学。积极发展来华留学工作,2011年成为具备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资质院校之一。2014年获全国来华留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目前,学校有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等24个国家的160多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11.党建群团工作:重视党建工作一直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的政治优势。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和代表任期制,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年度党代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换届党代会,是全省高校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单位。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学校教代会,每五年召开一届换届教代会,学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师生关心的重大问题均提交教代会或教代会联席会议进行质询。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了监督监察工作联动机制,完善了党务、校务公开机制。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切入点,完善了各学院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管理体系。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建立党建专题网站、QQ群、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群发等平台,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学校注重民生工作,推行教职工“健康工程”,实施了职业年金制度,建立了以“奖、勤、助、贷、补”为基础的“他助、自助和助他”资助工作体系。爱心人士和企业设立社会奖助学金近20项。学校荣获“2015年全省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先后荣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和全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校学生会获评全省“五星级学生会”。

  12.社会声誉:学校曾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06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土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优势和核学科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单位,拥有7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其中1个国防紧缺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江西省高水平一级学科;有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并具有同等学历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68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管理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国防军工专业、1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防紧缺专业、14个江西省品牌专业。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1956年由原地质矿产部创建于山西,1959年9月南迁至江西抚州市,先后隶属于地质矿产部、二机部、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学校现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500余亩,在校生3万余人(含留学生)。设有地球科学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艺术学院、理学院、体育学院、师范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军后备军官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核能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20余个教学单位。 

   学校由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担任名誉校长,现有教职员工2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00余人,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井冈学者"等在内的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拥有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学术联系。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铀矿地质、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

   作为军工底蕴深厚的高校,学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宗旨,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两弹一艇"精神,传承"明德厚学、爱国荣校"的大学文化,以培养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己任。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学校正在全面深化各项教育事业改革,大力营造"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教工体面幸福生活"校园氛围,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军民融合,核学科特色鲜明、地学优势突出、引领行业、带动区域、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07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共建高校。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具有鲜明的军工特色,是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1999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60多年来,学校践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弘扬“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校风,注重学生军工品格的锤炼,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输送了11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1160亩,校舍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750余人,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510余人,本科生约1.9万余人。 
               

  学校现有14个教学单位,有“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科列入省级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项目,6个专业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现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18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5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



  目前,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4门,省级教学团队2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学校2009年、2014年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10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学校连续7年获陕西省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为陕西唯一获奖高校。        
       

  学校现拥有3个国家级、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在光学、机械、材料等学科具有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学校目前承担着国家重大基础科研、总装备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项目近千项。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国家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年,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600余篇;获批授权专利456件,其中发明专利107件。


  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8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有“千人计划”专家3人;有省级教学名师14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三秦人才津贴专家13人;有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省“三五人才工程”、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及省“四个一批”人才5人。
        

  “十二五”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11年,学校成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2年,学校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质。2013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获批成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2015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2016年实现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成立西北兵器工业研究院。




0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创于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而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时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学校整体并入,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中央部委,2000年实行浙江省与信息产业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2007年成为浙江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立足浙江、依托行业、面向世界、服务社会、支持国防,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弘扬“笃学力行、守正求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现设下沙、文一、东岳、下沙东及青山湖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2500余亩;下设20个学院及教学单位,举办1所独立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8000余人,教职员工2300余人。学校拥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8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防特色重点专业,是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设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MV)、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和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及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个浙江省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浙江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办学规模、水平、质量和效益等各项指标均位于浙江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拥有一支以国家及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术造诣深的知名学者为带头人,中青年专家教授、博士等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正高职称26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80余人。拥有院士2名、共享院士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1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7人、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迅速积聚有力地支撑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本文由丁丁糖整理自微信公众平台,转至壹牛家长圈是为了更多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但不代表我们同意其观点。若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欢迎点开下面“我要评论”和众多牛爸牛妈们一起讨论交流!                                                                
  欢迎加入壹牛家长圈系列家长群:
【壹牛】高考家长群 156704153
【壹牛】17 中考家长群 255408023
【壹牛】初中家长群 333035273
【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
【壹牛】留学自助交流群 606486338

本文影响了 375 人
分享到:
最新活动
家长智慧,助力升学
  • 最新资料

【高三一诊模拟题】成都石室中学2020届一诊考试模拟数学(文)试卷(含答案)

2019-12-20发布

免费试读
客服中心

联系电话:028-8669180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10点至下午17点

家长服务:985052335(微微妹)

业务合作:2247637508(龙爸)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壹牛】系列家长群
2018高考家长群 446132602 (限18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2019高考家长1群 156704153 (已满员)
2019高考家长2群 702946449 (限19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2020高考家长1群 255408023 (已满员)
2020高考家长2群 161108752 (已满员)
2020高考家长3群 704328650 (限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2018中考家长群 619911050 (限18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2019中考家长群 333035273 (限19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2020中考家长群 602378231 (限20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18小升初家长群 337231456 (限18年小升初学生家长加入)
19小升初家长群 282935579 (限19年小升初学生家长加入)
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 (限4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
留学自助交流群 606486338 (限关注国际高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
【壹牛】公众号

企业公众号:壹牛家长圈
(添加:www-16.jzq-com)
主推升学资讯综述家庭教育、学习方法类内容

个人公众号:壹牛升学资源圈
(添加:sxquaner)
主推升学政策及解读类文章、以及升学资源分享
商城推荐

扫描二维码逛本店

扫描二维码逛本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