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的孩子可能在重复无效的学习:如何练习才能激发孩子内驱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4:57: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壹牛零零柒 于 2024-1-3 14:13 编辑

你的孩子可能在重复无效的学习:如何练习才能激发孩子内驱力?



我们经常说刻意练习,但是在这一方面呢,很多朋友有一些误区。尤其是很多家长在引导孩子做刻意练习时,其实都有不同的困惑。

那么回到根目录上,当我们谈到刻意练习,到底在说什么?或者说你认为刻意练习的核心是什么?

我一直说,我们谈任何问题都要了解事情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否则你方向错了,就南辕北辙了,快就变成了慢。

我给大家说一下我眼中的刻意练习,供大家参考。

首先在纸上,我早上起来写了这么一句话:

积跬步以至千里。


积跬步以至千里,这句话每个人都理解是吧?「刻意练习」是在国际上流行的一个固定术语,如果用中国的话来解释,我觉得可以是“积跬步以至千里”这句话。

事实上这句话每个人的理解都有不同,那么今天我从六个角度来解读,也就是“刻意练习六要素”。满足这六个要素,或者说在这六个方面能够不断优化,我觉得才是真正的刻意练习。



向上的心:自我效能


我把“向上的心:自我效能”,放在了第一个要素。这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自我效能就是你相信自己可以,就很有可能可以;你相信自己能成功,就极有可能成功。你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可以,那基本上注定不可以。这在心理学上就是自我效能。

为什么刻意练习的第一个要素要说“向上的心:自我效能”?因为你想想“积跬步以至千里”,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自己可以走得更远,可以致千里。

所以在我看来,刻意练习就是孩子本身充分相信自己,他内心的小宇宙能够被引爆,笃定认为“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这颗心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这种由内到外的自信,那孩子每天的重复练习可能都是为了完成老师家长布置的作业,或者说为了圈定考级的重复练习。所以我觉得一个事物一定要知道它的一个引擎,换句话来说,自我效能是刻意练习的CPU。一个电脑如果没有CPU,没有中央处理器,没有一个自动发光发热的引擎,你在做的练习也只是肢体上的练习,是一种重复的可能低效的练习。

前段时间我每周都会跟大家讲讲“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学”这个话题,我在研究市面上关于自学的方法时,发现了两本很有意思的书,一本叫《自学大全》,是日本的一本学习高手写的;另一本叫《我的自学小史》,作者是民国大家梁漱溟,他一辈子以来就是自学高手。

在这本《自学小史》里面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所谓的自学应当是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向上自强,在生活中自学。”

很多人把自学理解成了预习、复习、科学学习方法这些重要东西。这些重要吗?重要。但如果一个人在自学方面能够走得更远,成为一个自学的高手,那么我觉得要理解自学的根本,理解刻意练习的根本。

因为想刻意练习能够持续下去,必须要有内驱力。

“所谓自学应当是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向上自强,在生活中自学“,这句话非常有力量,自学的“学”不仅仅是学知识,还有做人做事,在自学过程当中最根本的,是一颗向上的心。

同样应用在刻意练习这一方面,你希望孩子“积跬步以至千里”,你必须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有意无意地鼓励孩子,给孩子写鼓励日记,让孩子相信自己,内心多一点自信,可以更有能量一些,这是刻意练习让人能走更远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这个,就是海市蜃楼,就是空中楼阁。

我今天再强调鼓励日记就是鞭策、敦促和表扬。大家希望孩子做刻意练习,积跬步以至千里,鼓励日记一样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或者说让孩子在刻意练习的路上越走越远。

明确特定的小目标

刻意练习六要素的第二个要素是:明确特定的小目标。

一句话描述就是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固然难能可贵,但是没有小目标地重复做事情,也可能是一种自我的消耗,久而久之就不知道为什么而练习。

我们说的这个小目标是量化的小指标,我从兴趣爱好开始,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我们家老大喜欢打高尔夫,大概2021年的时候,我们家当时还在广州,旁边开车五六分钟正好有个高尔夫练习场。

我们在2021年全家借助了我书里面那个“家庭看板”方法,每个人在上半年都有制定一个小目标,老大的计划就是通过刻意练习把杆数提升到九十杆以内。每天去打高尔夫球,练球一个小时。

这个就很具象,所以说明确特定的小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小目标,然后你每天就盯住练习本身,其实是非常枯燥的。而且可能变成一个低效重复的练习。重复练习不是刻意练习的核心。而且只是为了重复而重复,不但不是刻意练习,可能还会摧毁你本来希望孩子在这个方向走得更远的一个意向或计划。

所以大家永远记住一句话:有目标地每日精进才是刻意练习

你可以让孩子在一到两件事情上做刻意练习,运动、阅读、写作,还有一些兴趣爱好等,都可以进行刻意练习,然后逐渐变成一个习惯。一个孩子如果有一到两个好习惯,是可以让他受益终身的。

前段时间咱们讲了一本书叫做《超级学习者》,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直接学习”。其实有目标的每日精进就是直接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间接学习,举个例子,咱们这代人小时候学英文是怎么学的?开始先学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再到单词、词组、短语,然后再去情景对话。因为老师告诉我们,只有从字母到单词再到句子,只有听说读写准备得足够充分,才有可能跟别人沟通顺畅或者说基本的应用。

其实这种学习方法是错的。这不光不是一个科学学习方法,而且是连间接学习都称不上。

直接学习就是直接定目标。虽然是刚学英文,但也要明确学英文的目的是什么?学英文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不同的语言思维,然后看到更大的世界。这个更大的世界里面有人、有智慧、有见识。

你虽然是学英语的新手,从零开始,能否半年之内就跟外国人进行基本的交流?听起来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步步来肯定够的着。好,那就假设半年之后在国外旅游的时候,围绕能够跟老外有基本的交流这个目的,然后制定每日精进的学习计划,这叫直接学习。

就是明确你的阶段目标是什么,直接就是盯着那个结果,倒推你的学习计划,这叫直接学习,也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其实也是一种直接学习,或者真正的刻意练习是直接学习,而不是每天碎片式的重复劳动。



专注眼前的事物


很多人知道刻意练习嘛,要盯住一个事儿,要积跬步以至千里,那你就要专注。但是问题在于有一些事情长期去重复,或者长期去做一件事情,真的挺枯燥的。怎么能够保持专注、每日精进呢?在这个重复的过程,其实是挺痛苦的。

要想做到,那就要重新理解专注。记住两句话:第一,专注不是一动不动地做一个事情两三个小时。专注是当你分心的时候,能够比较快地收心,或者说有收心的能力。第二,把枯燥的事物跟相关的事物混在一起做,可以让孩子专注起来

第一件事情大家应该很好理解吧。比如说,你希望孩子通过刻意练习,每天阅读半个小时,有阅读的习惯,半年之后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跨学科思考能力。那么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是不是一定要孩子坐在一个地方、完全不被打断呢?

其实未必,如果孩子能够利用碎片时间,达到半小时所产出的阅读量,甚至说完成阅读这个基本行为,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即使是阅读十分钟,只要孩子能保持沉浸式的阅读,也可以的,未必要在书房,也未必是坐着。

所以专注不是说一定要在什么场景做什么事情,而是在你分心的时候,能够有收心的能力。

另外,把枯燥的事物跟相关的事物混在一起做,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你希望孩子通过每天做几道关于逻辑思维的题目,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但除了刷题,我们其实还可以通过玩一些逻辑思维游戏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所以,当孩子在刻意练习的时候,如果他无法专注做题,可以让他玩一下逻辑推理游戏。

练习是比较枯燥的,不要让孩子呆在那不动,也不要让孩子只关注哪一个事物,跟这个事物相关的一个事物,能够让课余练习变得没那么枯燥的一个相关事物,可以允许孩子搭配着做作业。

我看一本大部头的书,可能学术性有点重,我经常会拿另外一本比较轻巧的书搭配着读。这本书读十来页,读不下去了,就翻翻那本书。当然这两本书最好有一定关系。

比如说我读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是很深刻的一本书,口述史,是对中国政经社会现状的洞察;我会搭配着读另外一本书,叫《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这是一个小男孩去了澳大利亚旅游,回来之后要写一封感谢信给在那儿帮助过他的人。他妈妈就说其实全世界任何人,你想给谁写信都可以。他说真的吗?妈妈说真的。而且不是发email,真的是到邮局寄信的。

他从六岁开始到十三岁这七年间,跟全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南极北极科考站的科学家写信,给中国的一个老师写信。然后呢,他收到了一千多封回信,最后弄成了一本书,叫《亲爱的世界,你好呀》。

这样看着就不累。这样刻意练习去阅读,不但达到效果了,而且让我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


氛围:同伴或教练


氛围:同伴和教练,是什么意思?刻意练习是蛮枯燥的,尽管我已经跟大家说了,有目标的每日精进,重新理解专注,让孩子把专注的事物和相关的有趣事物放到一起混搭一下,能够持续更久,做起来愉快一些。但不能否认的是,刻意练习的过程就是会有点枯燥的,怎么办呢?那么同伴很重要,教练很重要。

所以我经常说,10岁以上的孩子,有五个榜样,父母榜样、社会榜样、名人榜样、同伴榜样和自我榜样。而有时候孩子从同伴身上获得的启发收获,听到的建议比父母的唠叨更管用。

所以在刻意练习这一方面,如果你能够让孩子找到在这个方向上的一个同伴或者教练,事半功倍。至少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内心状态和自我效能够持续的更久更远。

那么教练呢未必一定是兴趣班的教练。在五个榜样中,社会榜样和父母榜样可以做教练。那么所有的教练就是你的,现在世界杯期间嘛是吧你肯定教练不能上场踢球的,给孩子赋能啊,给孩子引导。

父母榜样就不用多说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社会榜样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孩子很喜欢研究机器人模型,专研一些理工科的事物,你除了可以给他报相关的兴趣班,其实还可以找你身边的工程师朋友,平常找时间跟他见见面,聊聊天,让孩子去了解工程师的工作日常,这样就相当于是一种职业启蒙了。这也是教练的一种。

所以说到教练,不一样要去找兴趣班的老师,或者付费项目,其实是在营造一种氛围,孩子在某一个方向上做刻意练习,有同伴,有教练给予职业启蒙,那么对于孩子在刻意练习走得更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馈至关重要


反馈很重要,顾名思义,孩子刻意练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反馈,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走了多远,水平到底有多高。我们说虽然要谋求进步而非展示才华,不是跟别人比。但是我总得知道我的付出,我每天真的是在精进的。

怎么做呢?一定要给反馈。反馈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鼓励日记就是反馈,能量清单也是反馈。也就是说,对于孩子行为本身能够进行一些鼓励,这本身就是反馈。这个反馈对应了刻意练习六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提高自我效能。

第二种反馈,就是引导孩子做复盘。在自己刻意练习的事情上,每周进行复盘,复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在这件事上的使用时长,产生的个人效益、个人的感受等等。

第三种,给孩子奖励也是一个反馈。孩子如果能够刻意练习一个月,能够坚持或者说持续做一个练习,而且有目标地每日精训一个月的时候,真的应该给他一个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比如说送他一辆心心念念的自行车;也可以是体验,带孩子去他想了很久的地方旅游。

这三种反馈如果你能够运用好一个或者三个,真的很了不起。



明确动机,勇于突破


明确动机,勇于突破,这是在刻意练习中遇到困难时的两句话。

明确动机,就是回到根目录,为什么而练习?我们前面说要有目标地每日精进,这个目标实际上是量化的指标。那么明确动机,这个真正的目标应该是知道我今天刻意练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练琴、我阅读、我运动、我打球,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十年后成为这个领域的深度爱好者?还是能够利己利他、帮助别人?或者是让自己能活得更通透的一种练习?

所以当孩子实在是坚持不下去,或者让孩子特别辛苦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什么呀?留白。一起下楼散个步,一起去爬个山,告诉他其实妈妈认为你练琴的目的不是把琴练好,练琴本身是为了让你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所以如果孩子受到了困扰,可以稍微停下来,带孩子看一些音乐家的传记电影,带孩子听一场音乐会,跟孩子聊一些自己在人生至暗时刻的事儿。有时候艺术的东西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可能给了我们内心慰藉和力量,这是艺术的价值。

留白过后,可能会让孩子更知道为什么而出发,为什么而刻意练习,这是动机的问题。

另外一种情况,勇于突破。就是跳出舒适区。

很多孩子是喜欢练琴的,也喜欢音乐,喜欢艺术,每天半小时的练习还挺享受。但长期的享受,可能会让孩子掉进了一个舒适区里面,暂时不知道如何去突破一下。

跳出舒适区,舒适区外面是什么呢?舒适区的外面,我认为是勇气区。不是不舒服区,不是说给自己找麻烦,而是真正的刻意练习者是跳出舒适区,勇于挑战,勇于突破自己。

这叫跳出舒适区,进入勇气区。那么真正的刻意练习,孩子要像一个自学高手那样,像爬山一样不断的攀登,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的人。



本文来自少年商学院由壹牛零零柒整理编辑,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