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留学被歧视,回国被误解,夹缝中的留学生有心里话想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4:52: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毛毛虫 于 2020-4-15 15:01 编辑

留学被歧视,回国被误解,夹缝中的留学生有心里话想说

截至4月11日,美国新冠感染人数已经近50万;与此同时,留学生群体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身处舆论“夹缝”中,回国的被骂“千里送毒、公主病”,在国外的又苦于“回国艰难、处境堪忧和受到歧视”,很多留学生难以发出声音。



△骂留学生的人不在少数


今天,正在美国读大二的小海墨想要分享她的亲身观察:在此次全球疫情中,有很多“非黑即白”的讨论观点,但任何事物都有“硬币两面”,他们经历过被质疑、被歧视,也在各种声音交织中,看到了学校、主流媒体做出的努力。与其只看自媒体的情绪炒作,不如听听亲历者的声音。作为一名大学生,小海墨批判性看待争议的视角,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作者:小海墨

留美5年多,目前在TOP20美本大二就读。


01/疫情伊始,我每天都在群里看吵架


三月初,听闻整个学期改为网络授课的决定,微信群与朋友圈炸开了花。全美的留学生陷入了群体性的兴奋及不安。兴奋转瞬即逝,不安却来得长久。


拨通了父母的电话,一听到他们的声音,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我几乎本能地说到:“好想回家。”父母安抚我不要恐慌,先留在原地。


回国党说,“什么都比不上回到祖国怀抱的心安”。打开朋友圈,最先走的一批同学已经发出了中国机场的定位。更多人选择了暂时留在学校,长途飞行的风险,以及签证作废的可能性不得不考虑,减少流动也有利于自我保护。


最初的几天,一切都不明朗。学校马不停蹄地协调着学生的诉求,事物却依然处于一团乱麻之中。眼看着绝大多数学生拖着行李箱离开宿舍,校园逐渐变成一座空城。小的食堂开始关闭,图书馆健身房都不开了,本来就住着单人间的我,再也遇不到任何熟悉的面孔。


点击视频观看
疫情下的大学校园空空荡荡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人们就像被关在蒸汽锅里,好的、坏的情绪都在升级。


各色各样的群聊里都在发生争吵


有人发布关于疫情的消息,就有人指责其“传谣、夸大事实”;


有人愤怒于学校因新冠肺炎停课导致学业受阻,就有人抨击其“不识大局没有同理心”;


有人在怒斥美国人“不识时务、搞种族歧视”,有人因号召“不要过量囤积口罩”而遭到嘲讽,有人在指责学校不负责任,有人则在质疑包机群的组织者吃回扣……


望眼周遭,人去楼空;转而投向网络世界,长久以来维持着的和平却正在分崩离析。


阴差阳错,我留在了美国。






02/生活被按下暂停键,留学生也开始报团取暖


在这样的时刻,“关系”忽然变得特别重要。


许久未联系的高中同学,一个个出现在我的聊天栏里,叮嘱彼此保重身体;没有打语音习惯的朋友发来消息:“有空时打个电话吧,道个平安。”甚至是从未见过面的童年笔友,几乎没有过交集的同学母亲,都在问我:“你还好吗?东西都全吗?需不需要我给你寄?”


和异地男友打了很多个电话,反复商量着要不要聚到一起。他终是穿得像生化危机一样地来了,鼻梁因为面罩戴得太紧而红肿着。

混乱里,关系”为我提供了安身立命之处。


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瘟疫大流行,面对不确定性、危机,以及真实的利益得失,人人都渴望抱住点什么,来自我保护,以及寻求“乱”中的一种秩序。于是我们奔向对于我们而言最亲近的、最信赖的方向,抓住那些熟悉的东西,不管是故乡、祖国、一个人、一种身份、一个态度……


平时,这些“关系”隐藏在习以为常的生活里。而新冠病毒打乱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从“日常”中忽然惊醒,重新检视自己身处的位置。


于是,我们比平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是“中国人”,是“留学生”,“是父母的游子”……


人们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自己到底在社会中有着什么样的角色。


△还记得“爸爸真棒”安利了无数次的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疫情地图么,这个地图就出自两个中国留学生和他们的导师之手



抱团取暖:原意是指在寒冬季节,人们抱在一起,相互取暖。比喻互助协作、积聚力量共度最困难的时期。


你看,这本来就是寒冬时,人们再自然不过的应急本能。而这个词语本身也充满了积极的寓意。


疫情面前,我们都在“抱团”,都必须与“处境相似”可以互相取暖的人靠在一起。


就好比,这场灾难过后,“武汉人”注定会变成一个比从前强烈千百倍的共同体。在那些分享了关于汗、泪、血、死亡的回忆的人们心中,“武汉”将成为一个外人难以真正理解的庄严的秘密。


▽点击看视频:武汉你好▽


同样,也正是在疫情中,我看到了留学生群体史无前例的“团结”。


第一次是在国内爆发初期,“天佑武汉,留学生集结”成为了真正的爆文,那一天打开朋友圈的我,放佛目睹了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接力。接着是对美国排华事件的反应,媒体报道华裔因戴口罩而被歧视的新闻,引发了留学生的广泛关注。还有全美停课、“矿泉水事件”、国内撤航等一系列事件,皆引发了各地游子的激烈讨论。


并不是说,所有的声音都整齐划一。更不是讲,留学生都有着相同的面孔、相似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留学生”这一身份在很多人心中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不得不问,当疫情过后,“留学生”会唤醒我们心中什么样的回忆与感慨?



03/华人被歧视了吗?各种声音很混乱



当“抱团”这个词汇被单拎出来的时候,它却又往往带着一层贬义


抱团本身是一种划分边界的行为,划出了“我们”和“他们”这两个几乎总是对立的群体。有些时候,“我们”是被“他们”抛弃、攻击的对象,有些时候,“我们”却也是别人世界中的“他们”。



美国也在“抱团”。


人人自危的时刻,首要需求变成了寻求心理或现实利益上的自保。手拉手建成一道防线,便总是要把一些什么“别人”挡在外面。可以说,中国成为了这一个“替罪羊”。


美国真的在反华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用“比较级”来形容就容易得多,比起疫情前,美国反华情绪确实更高涨了,在美华裔的处境正在变糟。在微信群中,听说有人被叫了“chinese”的频率在上升,也有人因为戴了口罩而被骂“virus”。前几天出门采购食品,总感觉行人在看自己,不知道是否是错觉。



美方也未对这一现象完全坐视不理。


特朗普多次将新冠称为“中国病毒”,意在煽动民族对立,推卸责任,这一行为受到了大量指责,被指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ABC News, The Guardian,NY Times等媒体皆报道了相关内容,更有多家媒体为亚裔发声。比如说,The Washington Post就在五天前发布了文章,称“攻击亚裔与亚裔美国人只会使抗疫更艰难”,Forbes网也发布了这样一篇文章:


“Irony: Hate Crimes Surge Against Asian Americans While They Are On The Front Lines Fighting COVID-19” (讽刺:针对亚裔美国人的犯罪率正在上涨,而他们正奋斗在抗疫的第一线)。相关的内容数不胜数,它们至少可以说明,美国的主流声音并没有一边倒的攻击亚裔。


△forbes网站的报道截图


值得一提的,还有曾是总统侯选人的Andrew Yang的发言。


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认可度的亚裔美国公民,他鼓励其他亚裔美国人要在现在的情况下更积极地拥抱“美国”,拥抱自己的“美国身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中去,赢得社会的认可。


△Andrew Yang的发言(截图自:华盛顿邮报)


他的话引发了巨大的,也受到了美国许多亚裔群体的抨击。很多人指出,“这样的发言本身就是歧视性的,是Andrew Yang对自己的亚裔身份不自信,我们应该谴责那些歧视者,而不是鞭策被歧视者去融入某种文化和期待”。

哪种观点更值得被认可?对于留学在外的人来说,这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04/留学成为“高危职业”,还要继续出国吗?


这次疫情爆发后,有不少人对美国是失望的,孩子还小的父母,甚至因此考虑着不让孩子留学了。连我母亲都打趣着感慨:“真没想到,有一天留学也成为了高危职业。”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大二学生,不想妄加评判美国这个国家。仅说我目前就读的大学,从疫情爆发至今,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保全学生。即时停课,按时消毒,给无法离校的学生提供住宿与送餐,较为快速地把课程、健康中心、ISSS、职业中心等等服务转为全网上办公……虽不能尽善尽美,但也称得上贴心人道。


不听校方劝阻,仍在私下聚会的学生有没有?我相信一定是有的。这样的学生能否代表整个美国本科生?定然是不能的。


还记得国内疫情处在爆发临界点时,我们是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亲戚朋友戴好口罩的吗?如今数家自媒体报道的所谓美国大学生“不负责任”的事件,大多也正发生在类似的时间点,发生在事态尚不明朗、官方媒体报道不全面、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疫情严重性的时刻。


这样一想,或许就不难理解了。


民族主义抬头、中美关系恶化、意识形态碰撞,这其实都是疫情前就早已开始发酵的。哪怕只看我大二这一年,校园里围绕“中美”产生的摩擦,就远远在频率上超过了我的大一。


可以说在过去几年,民族主义泛滥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明显的趋势。“全球化时代结束了”持这样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


看到网上有人在问,疫情过后的世界,是会更像一战结束,还是更像二战结束?我们是会拥有更多的保护和民族主义,还是更多的合作与国际主义?


这一切尚未可知。     


还记得好几年前申请项目、申请大学的时候,总在文书里写:“我们要成为世界公民。”现在看来,我们离这句话真正实现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但对我来说,这句话却不仅仅是句滥用的说辞。我总希望,那一天能真的到来。



本帖由毛毛虫编辑(转自:爸爸真棒)。文中若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违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