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90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字的第二笔到底怎么写?已经成了朋友圈的终极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16:18: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毛毛虫 于 2018-2-1 10:13 编辑

破案了!“四”字的第二笔到底怎么写?朋友圈的终极难题,权威答案来了!


“四”怎  

"四"字第二笔到底怎么写?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包括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一干知名高校的学霸,全都蒙圈了。

面对这个问题,

有些人吃惊:“是这样的吗?”
有些人疑惑:“不会吧。”
还有人比较自信:“是不是教材弄错了?”


懵圈和争论来自于一个字的笔顺笔画——“四”字第二笔到底是“横折”还是“横折钩”?
是这样?



来源于人教版的语文课本

还是这样?



来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

觉得自己能做对小学一年级题目的话,先在心里有个数,答案一会儿就公布。








一年级语文整懵大学毕业家长

■魏女士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和文字有关的工作,自认女儿的小学作业难不倒她;她的先生姓余,更是对语文非常自信:当年高考,150分的试卷,他考了128分。

但夫妻两人同时栽倒在这一道一年级的语文题上。

考题

“旦”字的第二笔和“旧”字的第三笔“横折”还是“横折钩”





信手拈来,妈妈选了两字均为“横折”;爸爸看到,认为两字应当都是“横折钩”。夫妻两人争执不下,去翻女儿的语文书,他们看到书上“白”字第三笔、“明”字第二笔、“四”字第二笔均为“横折钩”;而“口”字、“中”第二笔均为“横折”。

两个人根据书本推测了好久,依然无法得到有关“旦”和“旧”那一笔的准确表述。

他们都想说服对方,于是干脆去查资料,这一查,两人都坐不住了:一年级语文说“四”的第二笔是“横折钩”,而百度百科上显示的是“横折”。






来源于人教版教科书

朋友圈“炸”翻,
140多条评论5个观点

余先生以“四”字为例发了个朋友圈,没曾想却炸翻了评论。“很多观点,每个观点都有人支持。”他例举了5点观点:

@观点一:相信“百度”型——“四”字第二笔就是“横折”
@观点二:教科书至上——我们的基础知识来自书本,几十年下来经常修改,不会错,一定是“横折钩”
@观点三:两种写法都对——规范下是“横折”,但“手写汉字笔意相连会自然出钩”
@观点四:字体误差——宋体字不带钩,楷体的字中就有个小钩
@观点五:“日”、“曰”型——一般的“日”字型第二笔带钩,如果是“曰”字形状的不带钩

前后大概一个多小时,余先生的朋友圈有了50多个赞,140多条评论,但众说纷纭,他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如果那么搞不清楚答案,那么我就想找到一个何时写‘横折’、何时写‘横折钩’的规律,至少能让女儿在面对考试时做对。”

知名大学学生VS一年级语文老师

为了找到这个规律,余先生想办法请教了几所知名大学毕业的学士和硕士——其中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外地的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前后有18个曾经的学霸参与“作答”,认为“四”第二笔为“横折”的有11人,认为是“横折钩”有5人,比较模糊无法给出选择的有2人。当这些人得知语文教材上显示为“横折钩”时,表情语气不一。“不太可能吧”的疑惑声一片。

很快,另一份权威材料让这种疑惑推高到了新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7年4月7日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以宋体字笔画为准)——像“口”、“西”、“四”、“国”、“直”这样的字相应的笔画就是“横折”。

一年级教科书是“横折钩”,《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说是“横折”。我们该相信谁?

“‘四’字第二笔为‘横折钩’,日常教学中,低年级学生的确会面临笔画这个问题,而且是基础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同时也是难点。”杭州下城区某知名实验小学一位高级教师说,教材由专门的编审委员会审定,且会时时修正,是教师教学中最为权威的材料。从老师的角度上来说,他们必须按照教材来教学,不能随意调整改变。“至于其他资料,如果要影响课堂,一般需要通过教材来实现。”

人民网曾经盘点过
“最容易写错笔顺的汉字”


然而意外的是,
很多网友在评论中表示,
和老师教的不一样!


这可令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分辨不出“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了。


一个最简单的汉字,居然成了朋友圈的十大谜团之一,简直堪比爸妈朋友圈的“UFO是否降临地球”和“白菜疙瘩会不会致癌”这两个终极悬案了……

不过,善于求知的我们,怎能就此止步呢?
带着这个疑问,从人教社小语室的老师那里,得到了权威答案——

在统编教材中,“四”字的第二笔是横折与1997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相一致。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采用宋体印刷,其中“四”字的第二笔是横折。考虑到楷体更接近手写体,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采用楷体印刷。楷体字和宋体字的字形存在个别的差异。例如,在通行的楷体字库中,“四”字的第二笔往往带有一个钩。但是,这一笔并不是横折钩,而是横折。这一情况,已在2016年出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配套《教师教学用书》中作了说明。



“目”字的第二笔是横折,但是看起来与横折钩有些类似。这里的钩,是书写的时候笔锋自然带出的钩,是笔意相连的结果,与“月、包”等字横折钩中的钩是不同的。与“目”类似的字还有“四、田、回、国”等,这些字的第二笔也是横折,而不是横折钩。这类字在书写的时候,下面不用刻意出钩。
 
原来如此!

这个“悬案”总算是告破了。

诸如此类的“口、首、右、圆、窗、雷”等字,也都一并解决啦。这一笔是正经的“横折”,只不过这个横折是个小姑娘,太爱美,总是在趁写字的时候,在脚上带个“脚环”,因此引出来如此多的疑问!


说起来,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打基础的年纪,需要规范的读写标准来培养他们正确的、良好的语言习惯,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好处。


所以,尽管是这样的小问题,也丝毫不能马虎哦!


楷体与宋体因字体风格不同导致一些汉字笔画不尽一致。为此,教育部、国家语委已着手组织专家进行楷体字形规范研究,并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



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助您
壹牛成功
祝您
成都名校八年级下最新真题试卷汇编火爆出售中!
成都名校七年级下最新真题试卷汇编火爆出售中!
(点击图片进入店铺购买)
  

本文由毛毛虫编辑(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注明出处如有违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壹牛】2018高考家长群 446132602(限2018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9高考家长群 156704153(限2019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20 高考家长2群 161108752(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20 高考家长1群 255408023(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8 中考家长群 619911050(限2018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9 中考家长群 333035273(限2019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2020 中考家长群 602378231(限2020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18小升初家长群 337231456(限2018年小升初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小学家长群 122284038(限5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留学自助交流群 606486338(限关注国际高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加入)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2-1 10:02:1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真有意思,谢谢分享。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2-1 12:59:16 | 只看该作者
没多大意思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2-5 15:21:49 | 只看该作者
几十年来我写的第二笔都是横折,不想改变它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