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3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警醒 | 全国中小学生自杀调查样本分析 孩子心理崩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2:43: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警醒 | 全国中小学生自杀调查样本分析

孩子心理崩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就在前几日,壹牛家长圈各年级家长群对“彭州中学实验学校学生康某某在补课回到家中后,从自家21楼跳楼身亡”的事件震惊不已。我们壹牛家长论坛和微信公众号也有发布。而就在我们身边,这类学生自杀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仅是我们壹牛家长论坛关注的这类事件就不止一起,为此龙爸还曾专程邀请过北京的心理咨询师来为大家做过公益讲座。可见,现在,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

这里是龙爸为大家分享的一篇关于中小学生自杀的分析报告,希望壹牛家长圈的牛爸牛妈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欢迎大家能够多分享、转发,让更多家长和孩子受益。



来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教育蓝皮书》调查表明:中小学生的自杀并不是个体单纯的心理脆弱,而是高度的学习压力导致的普遍心理崩溃,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这种因为学业压力而导致的中小学生越来越严重的自杀问题,还需从中国教育体制上做一些根本改变。

一、中小学生自杀现象日益严重

目前,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2010年11月2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表示:“从1月1日到11月27日止,全国中小学生自杀数让我感到非常痛心。

这个数字是73起,其中福建人数最多,有19起;四川居第二,有9起;安徽、上海、广西、陕西等地也发生了多起。”

2012年春季开学在即,上海市发布“2011年上海中小学生安全情况专报”:2011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中全年自杀死亡学生13人,比2010年增加5人。

《中国教育报》2013年7月9日报导:2013上半年,上海有31名学生非正常死亡,其中有 6人自杀。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自杀问题讳莫如深,中小学自杀问题有如巨大的冰山,谁也不知道浮现的冰山一角会是整个冰山的几分之几。

我们无法获得一个城市乃至全国中小学生自杀的准确数据,只能艰难地从各种途径收集中小学生自杀案例,试图理解一个个鲜活而幼嫩的生命何以采用自杀的方式诀别他们还没有来得及领略的美丽世界,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爱的人们?

中小学生如花岁月,如烟而逝,且是自杀而死,这之前之后有着怎样不能承受之重,我们无法亲自去探问那已在黑暗之门内的孩子们,也不敢触碰家长们心中永远的痛。

只能从我们之前调查和访谈的有限个案和报刊网络报道中的中小学生自杀案例,来探寻中国教育体制与日益增加的中小学生自杀之间的关系,盼望能抵挡住悲剧的脚步。作为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调查,这篇报告的统计数据和案例资料全部来自于媒体报导。

二、2013年中小学生自杀案例分析

(一)样本总体情况

这篇报告搜集到2013年全年中小学生自杀案例共计79例。其中报导了自杀原因的有57例,报导了疑似原因的有8例,没有报导自杀原因的有14例。


没有遗书的52例,留有遗书的27例。留有遗书的27例之中,4例遗书未公布,14例部分公布,9例完全公布。


1、男女生比例

从搜集到的2013年案例来看,男生自杀的比例大于女生,占所有案例的54%。即使未报导性别的9个案例都被当作是女生,男生的自杀人数仍高于女生。


“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在中国自杀研究中是个常见的命题。然而无论是2013年收集的案例,抑或是此前几年作者对中小学生自杀的调研,都显示出中小学生阶段,男生自杀现象比较突出。

2、年龄段和年级统计

尽管媒体报导的自杀案例有些只有大约的年龄,或者只有大约的年级,但比照年龄和年级,能够发现从小学6年级开始,自杀率开始攀升。


青春期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如果将10-12岁界定为青春期前期,13-16岁为青春期中期,17-20岁为青春期晚期,那么自杀多发于青春期中期,大致对应初中阶段。家长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青春期的敏感、脆弱和自尊引起的冲动,引导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顺利成长。

(二)统计数据发现

1、自杀意愿

在搜集到的79个自杀案例中留有遗书的有27例,根据公布的遗书内容,我们发现留有遗书的中小学生对生命和亲情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仅有1例对生没有眷恋,决然要死。


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是当时压力下的瞬间意志力崩溃或一时冲动——“我死给你看”,有的自杀源于长期的压力—— “之前我一度达到崩溃边缘,这次我再也忍不下去了”、“太累了”“很累了”。在长期的压力下,死亡成了一个解决方案,自己可以去“一个没有疼痛的世界”,父母“才能轻松些”。

2、自杀起因

统计结果表明学习压力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因素,在8例报导了疑似原因的案例中,其中3例家庭矛盾有1例由学习而引发,故此8个案例有6例都与学习压力相关。

(疑似原因)

在有明确自杀起因的57例中,只有14例与学习压力无关。即无论明确原因和疑似原因都有75%的案例与学习压力相关。

(自杀原因)

可见,学习压力是中小学生自杀最重要的起因。

3、自杀的时间段

不同月份自杀案例数的曲线图显示中小学生上半年的自杀率高于下半年,其中4月——6月份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高峰期。


涂尔干曾经研究发现夏季是自杀高峰期,1月到6月自杀率逐渐提高。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季节固然是一个影响因素,但学期学业的影响更为关键。统计表明,暑假有2例自杀,与暑假补课有关。63%的自杀案例发生在下半学期,也即2月中旬到7月初的阶段。

下半学期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都比上半学期强,上半学期发生8起毕业生(六年级、初三、高三)自杀案例,下半学期发生21起毕业生自杀案例。另外,“开学日自杀”有3例,2例发生在下半学期,1例发生在上半学期。

4、自杀地点和方式

36.5%的自杀案例发生在学生家中或所在的小区,30%发生在学校。58%的自杀案例为跳楼,20%为服毒。

可见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过程短暂,常常是由于在某个时间点上突然的意志力崩溃或一时冲动。

(三) 自杀成因分析

根据我们之前的中小学生自杀类型学研究,中小学生自杀一般分为“文化主导型自杀”“意义主导型自杀”“压力主导型自杀”三大类,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国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意义主导型自杀比较少见,2013年的中小学生自杀数据统计同样符合这个规律。

我们将“压力主导型自杀”细化以后,根据2013年统计数据的实际情况,将中小学生的自杀成因分为师生冲突、家庭冲突、学业压力、相约自杀四个主要类别加以分析。

第一类:师生冲突

在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由于老师羞辱学生引发的自杀有14例。这一类型的自杀纷争最多,也最受人诟病。这类自杀基本都是突发行为,“做自己清醒时不愿做的事情。”

在分数指挥棒下,老师被“成绩指标”压迫,导致教师的压力焦虑症,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师生关系由此被扭曲,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呵护与敬重的关系。 师生冲突暴露了中国应试教育中教师爱的严重缺乏,学生成为被辱骂和羞辱的对象。

第二类:家庭冲突

在家庭冲突导致的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首要因素还是因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在分数指挥棒下,家长同样作为被压迫者在压迫着学生,在高度压力的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自身已经充满了压力,在这之上来自家庭的加压稍有不慎就会压垮他们。这种脆弱不是他们先天具有的,而是意志力被外在压力不断消弱而导致的。

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刻意关注会点爆孩子内心的压力。但家庭冲突的面很广,有些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批评触犯到的可能是孩子的自尊、这时孩子的心理状态有可能处于逆反期或厌学状态,为了反抗家长的批评指责,孩子选择自杀更多的是负气而死。

负气之死的逻辑在于:“你不理解我,我很伤心,我现在就死给你看,让你后悔。

负气之死打破了爱的平衡,爱是在冲突和矛盾中成长和维持的,爱一旦在亲子之间打破平衡,就会走向反面。负气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能什么都不顾了。学生负气之死往往是在家庭中家长表达爱的一个环节没有把握好,学生就会因“委屈”或“冤枉”而自杀。

第三类:学业压力

从对中国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分析来看,最典型的自杀是长期学习压力导致的瞬间崩溃,自杀的诱因不过是最后一根压死人的稻草。很多时候,一个孩子突然去了,没有人能猜透为什么,没有前兆、没有导火线,突然之间,孩子选择了离开。

2013年五一长假之后南京市同一天连续发生两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

五一放假,本应该使学生得到放松和休息,在应试教育下老师会利用这难得的时间布置更多的作业,使学生“压力山大”,喘不过气来。

繁重的作业要求中小学生集中能量,既要速度又要准确,还不能想放弃就放弃。这是消耗意志力的工作。当中小学生将意志力耗尽在“控制表现、绩效、成绩”时,就难以控制情绪和冲动,因为意志力是有限的。

中国孩子的学习任务是超负荷的,这必然引发思维短路、冲动、脆弱。这三者是“自杀”的向导,将中小学生带入死亡。

大多数的中小学生自杀类型都指向教育制度的缺陷,自杀人数最多的“压力主导型”自杀揭示的真相是:不是学生脆弱自杀,而是高度的应试教育催生了学生的脆弱。

当我们查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时候,我们发现因为“成绩不好”“成绩下滑”导致的自杀不在少数。

在应试教育下只有好的分数才被接纳,分数带来的紧张迷漫在中小学里。分数,只有它才掌握着评判的尺度。在这唯一标尺的压迫下,很多成绩下降的孩子会产生无意义感,以致丧失生存意志。

这种教育不看努力的“过程”,只看最后的“结果”。虽然考试并不意味着只要努力就一定取得成绩,然而父母和老师的逻辑是斩钉截铁的:成绩不好就是没有努力……

这对许多中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一种绝望,而更绝望的是父母和老师通常所说的逻辑:成绩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前途,考不上大学就没有未来。

6月14日,今年高考标准答案揭晓的当晚,营口市大石桥复读考生李新在鞍山郊区投河自杀,悲痛欲绝的李新父母说,儿子去年447分已经够二本分数线,但是,他最大的理想是考上一本重点大学。

6月22日晚上10点,杨媛,这个家在四川崇州一个小村庄的复读生,在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离理科三本线仍有6分差距后,选择了割腕、喝农药结束自己的生命。

高考作为中国青年前途的分水岭正在葬送很多人的未来,乃至生命。以高考为唯一和最高学习目标的应试教育到了革新自身的时候了。

第四类:相约自杀

对死亡的无知、生死界限的模糊是中国中小学生自杀的另一种类型。有些孩子的相约自杀不能不引起重视。

死亡对于他们而言,是去到另外一个世界:

8月31日,家住佛山顺德均安的一花季少女小红,因为父母离异,她开始厌恶现实生活,慢慢迷上了网络虚拟世界,接触到一款名叫“死亡游戏”的网络游戏并认识了一些“朋友”,在留下一封近5000字的遗书后便相约网友赴珠海集体自杀。

虚拟的网络世界营造了一个生死可以来回转换,人死后可以实现时间穿越的神话,仿佛死亡是一个通道,通到一个没有烦恼的世界,只有在那个世界里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既然生死是相通的,于是对一些中小学生而言,死也就并不可怕,甚至是逃避困难和压力的最好去处。

三、讨论与建议

1、讨论

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常常被专家学者、媒体舆论归结于“中小学生心理脆弱,需要生命教育课程,老师家长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实际上,“脆弱论”忽略了中小学生自杀的制度性原因,将其归咎于个体本身。

“课程论”以为阻止自杀可以靠课堂上的文本说教来完成。现在大多数城市中小学普遍加强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的自杀事件并没有减少,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

在我们研究中小学生自杀案例时,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自杀并不是轻率之死,负气之死与相约自杀在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并不是多数。最多的自杀是“压力主导型自杀”,这类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意志力被耗尽而失控。

鲍迈斯特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了意志力。他发现意志力象肌肉一样,过度使用就会疲劳,长期锻炼就会增强。当意志力都耗费在了办公室,家庭就会遭殃。当人们在工作上用完了所有的意志力,其他方面就会很脆弱。

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考试季节,学生的意志力消耗过大,各种好习惯都被抛弃了。……在考试季节,他们的脾气也变坏了,更容易动怒或沮丧。

他们也许说,那段时间之所以脾气大是因为考试压力大,大家普遍以为那些情绪是压力引起的。然而,压力真正做的是损耗意志力,而这会减弱情绪控制能力。”

意志损耗理论为我们解释中小学生自杀提供了一个路径。根据意志力损耗的原因,我们把中小学生压力主导型自杀分为两类:

1、崩溃之死:由于学习压力自我耗损,导致突发自杀或者蓄谋自杀。

2、羞辱之死:在他人的言语暴力和身体暴力下自我耗损到一个极致,以致自杀。由学业压力导致的自杀基本上属于崩溃之死;很多师生冲突导致的自杀案例基本上属于羞辱之死。这两类自杀案例占我们搜集到的2013年所有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92.7%。

谁能责备那些在高度压力下失控的孩子脆弱呢?或者指责他们没有责任感,当意志力在压力下损耗殆尽,谁能夸口自己的控制力?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依存于人的身体。

鲍迈斯特以妇女在每月特殊时期的情绪波动、糖尿病人失控为例,得出结论:保持情绪稳定要多摄入葡萄糖,吃健康食品,并且要多休息。

剥夺睡眠会损害葡萄糖的加工,这会立即导致自控力下降。睡眠不足对身体和心理有着多种多样的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背后隐藏的是自制力及其相关活动能力(比如决策)的减弱。

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严重剥夺孩子的睡眠时间,很多中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六小时,导致各项身体素质弱化,引发心理脆弱,失控频繁。名目繁多的考试,意味着意志力要花费在成绩和效能上,学生按成绩分为三六九等,意味着一种升学的压力。

当所有的意志都消耗在生产分数的重复学习上,很多人丧失了生存下去的意志。疲累的身体要想支撑住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不可能的,中小学生承受的超负荷作业量和严重的睡眠不足,将会引发某种程度的心理崩溃。

学生自身来自学业的压力,老师作为评价者和监督者给学生的压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给孩子的压力,这三重压力都在减弱着中小学生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已经在引发越来越多失控的危机。

2、建议

既然中小学生的自杀并不是个体单纯的心理脆弱,而是高度的学习压力导致的普遍心理崩溃,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那么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这种因为学业压力而导致的中小学生越来越严重的自杀问题,就需要从制度上做一些根本改变。

首先,将高度单一的唯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改革为以个体的能力为核心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评价。

单一的分数评价只能导致教学注重题海战术、重复训练,不仅普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带来的恶劣后果就是高度的学习压力以及这种压力导致的学生崩溃性自杀。

西方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普遍重视对学生个性化和多样性能力的测试,不仅促进了个体的创造力,也带来了普遍的社会和谐,尊重和发展每个个体的个性和多样性丰富了社会整体的知识水平。

其次,回归教育的本质目标。

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的市场化改革,全社会的教育目标已经异化为一个学生谋生或找到好工作的工具。在这种异化的教育目标下重复训练带来的繁重学习任务已经在戕害中小学生的生命。

实际上,无论中西教育自古以来首先是对崇高人性、完满幸福生活的追求,各门学科也是因此而设立。只是为职业作准备而失去了科学精神的知识积累,无助于未来的创造性生活。

如果在中小学阶段不能在知识的学习中教会一个人追求广阔的精神生活和终极价值,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我们的教育只能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现代工业的劳动力。

最后,营造爱的教育,在师生关系中杜绝一切语言、身体和精神暴力的发生。

因为应试教育的分数评价体系,导致了对教师以升学率为主的考核指标,反过来教师又成为对学生考核和评价的实施者,压力最终导向学生,既扭曲了师生关系,又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这样一来,教师教书育人的教育功能就蜕化为单一的训练学生提高分数的工具,从而失去了崇高的教育使命。恢复师生之间爱的关系,就是恢复教育的本质目标,培养一个身心灵全面发展的个人。


本文由么么茶转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官方微信,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

欢迎加入壹牛家长圈系列家长群:

壹牛】2018高考家长群 446132602(限2018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9高考家长群 156704153(限2019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20 高考家长2群 161108752(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20 高考家长1群 255408023(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8 中考家长群 619911050(限2018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9 中考家长群 333035273(限2019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2020 中考家长群 602378231(限2020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限6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留学自助交流群 606486338(限关注国际高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加入)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