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53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他的幸福,我劝他退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09:0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离幸福最近的选择
▢石落星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中学教师,和我们这个地方几乎所有老师一样,我认为:对这些没有遗产可继承,没有权杖可倚靠,更没有亲爹干爹可拼的农村学生来讲,发奋读书,考上大学,应该是离幸福最近、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十几年来,不管社会上刮什么风,我总是竭尽所能,恨不得所有的家庭都把孩子的学习当做重中之重,恨不得所有的学生都能一门心思只搞学习,以便离我所期望的幸福更近一点——直到我遇见陈康。

这是一个性格极其孤僻内向的学生:比如开学几周了,我只见他偶尔和同桌,前后桌说说话;比如全校集会,他总是一个人端了凳子坐在队伍最后头;比如上课的时候,他从不主动提问答问,甚至连头都不抬一下;比如在任何时候与任何人都不敢对视,偶尔和人眼神相遇,他就受惊一样赶紧躲开。他还特别爱哭:答不出问题哭,作业做错哭,有一次我找他问个班上的事,我还没说话哩他无缘无故就哭了。更有甚者,我发现他作为一个农村男孩居然很多活都不会干:植个树拿不稳铁锹,扫个除擦不净窗子。

十四五岁的少年,一米七几的个子,怎么会这样呢?好在他虽成绩中等偏下(属于“临界生”——即加把劲就能考上,松口气就考不上的那种,这些学生恰恰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但学习很努力,这让我比较欣慰,爱学习是压倒一切的优点,是他走向幸福的可能。

期中考试后的家长座谈是逐人进行的,我把时间安排在下午下班以后,大多数时候是家长到学校里来,偶尔我去家访。听说陈康家就在镇上,离学校不远,我决定亲自走一趟。既想借此了解他的家庭状况,敦促家长配合;也想表现一下老师对他的关注,好激励他更加努力。

他家很好找。在一排临街的二三甚至四层的楼房里,他家那个几乎要塌圮的,属于上个世纪的土门楼特别突兀。城里的房子千篇一律,外表看不出多大差别。而在农村,房子就是最直接最显眼的脸面,陈康家的脸面上写着明晃晃的两个字——贫穷。

十一月中旬的天,很快就要黑了,我在邻居地带领下走进他家的时候,屋里已经亮起了灯光。虽然我有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到家徒四壁的景象,我还是吃了一惊:两对面盖的土坯厦房(这种房子,在我的印象里,应该在上世纪末就已经绝迹了)低矮破败,泥抹的墙皮掉落了不少,露出难看的疤痕。南边的一间没有门窗,堆着些杂物。北边有三间,我走进去那间是卧室。靠窗是土炕,只铺了多半边被褥,另半边裸露的席子上横放着一只已经看不清颜色的木箱,陈康正趴在上面写作业。屋里靠墙放着一个脸盆架,搭着黑乎乎的毛巾,除此之外,别无它物。更奇怪的是,炕对面的墙上凿着挺大一个洞,后来陈康的奶奶出去给我们倒水,我才明白原来隔壁是厨房,卧室的灯光可以透过这个洞照过去,晚上去厨房,就不用开灯了。哎!

我一进门,陈康只抬头看了一眼,就赶忙下炕,贴墙溜出门去,除了脸上闪过的一丝带着疑惧与礼貌的笑意,他连声招呼都没有打,招呼我的是他奶奶。这老人开学初开第一次家长会的时候我已经见过了,当时她夹在一大群人中间,尽管苍老枯槁,弯腰驼背,但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注意。

因为在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把一两个儿女扔给年迈的老人照顾的现象非常普遍。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教育得了的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这些乡村教师付出的心血,对孩子学业的期许,远超过了那些千里之外的所谓父母。我原以为,陈康家也不过如此,但那天从他奶奶及邻居闪烁其词的话语中了解到的情况,却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

陈康的奶奶有三个儿子。老大陈康的爸爸在他出生才两三个月的时候就病逝了,妈妈随即改嫁。两岁的时候来看过他一次,从此没有再露面。老人的二儿子当年学习成绩特别好,高考时一举考中了北京的大学,成了这个普通农家的骄傲,村子里励志的典型。可惜这个倾尽所有供出来的高材生却在毕业后因为性格过于内向(这和陈康很像)等原因,工作不顺、恋爱受挫,以至于回乡啃老。心理失衡之下,逐渐心智失常。前几年与老父争吵时疯病突发,竟抡起锄头砍死了父亲,一时间又成了读书无用乃至有害的生动教材。这青年的事几年前就听说了,当时半信半疑。

可现在,这个血淋淋的人间惨剧的亲历者就在我身边:难怪隔壁的黑屋子里不时会传来瘆人的呜呜声,难怪陈康比老鼠还胆小怯懦,难怪我对面炕沿上蜷缩着的这个老人会如此形同乞丐——大冷天,穿着薄薄的破棉衣,尤其是脚上,只在露着脚后跟的破棉袜外套着一双夏天的塑料凉拖。头发灰白、满脸皱纹、嘴唇干裂、神情凄苦!我不知道凭借打扫街道的微薄收入和小儿子两口有限的资助,她到底是怎样把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养育成一个高高壮壮的少年,把一个神智失常的儿子从青年照顾到中年?她还能坚持多久?

老人还在絮絮地诉说,表达着对老师的感谢和对这个资质平庸的孙子的期望。与我料想的又完全不同的是:经历了如此惨烈的人生,这个年过七十的老妇却仍然固执地认为二儿子的悲剧只是偶然,读书上学依然是通向幸福的正途。她无疑对陈康有最强烈最包容的爱,把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他——这个看陈康整洁得体的穿着、高大壮实的身体就可以知道;她还包揽了一切活计——不管是家务还是农活——好腾出时间让他学习。

所以在这个贫寒的家里,陈康反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邻居说,偶尔奶奶不在,陈康连一碗面都不会煮,又不愿去别人家吃,只好饿一天。他的一切性格都在这个畸形而残缺的家里找到了原因。邻居对我说很多人都认为这么教育陈康不对,也有人劝过,但老人却依然我行我素。我猜,可能在她心里,二儿子当年考上名牌大学所带来的荣耀还在熠熠生辉;可能,这是她苦难一生唯一的光辉。

我离开的时候天早黑成了一桶漆,而陈康还没有出现,他是躲到哪个更黑暗的角落里去了?那老人站在门口送我的,几乎快弯成90度的佝偻身影,让我心生感佩的同时又无比悲凉。这个家庭所做的,完全就是我所愿的:孩子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孩子也一门心思只搞学习。可我为什么却仿佛看到这冬夜一样浓重的悲剧的阴云,又笼在了陈康的头上。我第一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怀疑。

我当然不是“读书无用论”的拥趸,我只是对是不是所有人都最适合读书,所有人都能通过读书而得到幸福产生了怀疑。我,我们,热切地期望所有孩子都能通过选择读书而接近幸福,为此不但自己披星戴月劳苦不堪,也赞同每个家庭砸锅卖铁的决定,赞赏每个学生心无旁骛的努力。可陈康,让所有这些,都显出了某种荒谬的悲剧的意味。

我最终说服了陈康的奶奶,推荐他上了县里免费的职业高中,还帮他申请了助学金。职高是寄宿制,离开奶奶独自生活,是他首先要学会的最重要的一课。
这是我第一次把一个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送到职高,但我确定我是对的,我确定对于陈康,这是离幸福最近的选择。

作者:石落星,陕西人,热爱写作和一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乡村教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6-3 11:18:39 | 只看该作者
适合才是最好的,此篇文章看得心痛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流苏清平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6-6-3 11:53:23 | 只看该作者
此篇文章看得心痛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6-27 12:28: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7-4 12:37: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