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都小升初的“痛”与“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2: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年,我们几个要好的家长,孩子都是六年级,常在一起喝茶,聊天,小升初是主要话题。


  经历两届小升初,蹲守多个参学群,跑过无数个培训机构,聆听过多长小升初讲座,参加过多长场小升初模拟测试,推优测试,在角逐中,慢慢清醒。


  以下是我这两年来对小升初的整体感觉和印象,分享到这里。把小升初的是是非非,恶与无奈呈现出来,让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家长,以后要也要面临这些问题的家长们,清醒认识,客观分析,少走弯路。


  小 升 初 的 多 方 混 战


  在混淆视听方面,最最无耻是潜伏。
  拉人进群,无数诱惑
  今年蹲守小升初群,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被多个机构、莫名其妙的人员拉进某某群、某某家长圈,某某小升初群、某某机构......打着以为你着想,提供最重要、最机密的信息为由,被拉进入他们的群体。
  我也曾先后被家长圈拉进去,拉进小生成都小升初,被培训机构人员小窗,被个别学校铁杆粉丝拉进讨论组......东拉西扯进入各个所谓升学群,几乎要被五马分尸。


  各类升学微信、论坛传播平台良莠不齐,抄袭剽窃成风,扰乱升学信息
  各类升学信息平台,在今年升学季层出不穷,这些大神来自何方,背景模糊不清。
  今年到了升学季,一下冒出多个所谓的升学机构:成都儿童团、成都教育(搜狐教育平台)、成都小升初、四川升学帮、大成网......等等,媒体介入,无专业升学知识的培训机构,雇佣无编辑分析能力、无数据分析能力的文案人员专职从事升学季各类升学攻略、数据分析原创文章的抄袭、剽窃,他们混迹多个专业升学论坛,无底限、无节操剽窃文章、图片之风盛行,各类信息相互转发、重复转发。腾讯、成都产商报也不含糊,今年也来插一脚,升学市场可谓是风生水起。


  机构多人蹲点升学群,相互配合,相互吹棒
  某些机构,在多家升学咨询机构的升学群中多个人员蹲点,相互搭伴搭配,吹捧机构、吹捧集训、吹捧名师,私聊家长,拉帮建群,推课推优,反复诱惑。
  做的更明显的,就是在某某集训模拟、冬令营开启前期,机构人员集中加入某群,在群里进行大肆宣扬。引诱无知家长和急于走捷径的家长,病急乱投医,盲目加入集训。进入挖坑、填钱模式。
  这种手段是多家增训机构每年最常用,最早用,最有成效的招生手法。


  培训机构连锁,拨皮割肉、步步为营
  课外培训机构,已然成为教学市场一大重要亮点,也是家长的主要心理支撑。课外培训机构本应该是作为地方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补充,而这两年却营造出和各正规军平分秋色之感。是喜是悲?
  下面列举种种行径:
  1.推优、选优,先是把家长忽悠进入冬令营一轮二轮考试选,优最终确定优生名单,给学分、承诺可以在某私立名校的正式考试中加分,或者直接进入某某名校,完成占坑动作。


  2、所谓的冬令营集训完了之后,鼓动家长,进一步进入衔接培训,只有参加衔接培训了才更有把握冲刺实验班或奖学金班。


  3、各大名校正式招生之后,培训机构又陆续推出各种实验班集训、特殊班型急训:如某某外国语的学校的应高班选优考试,再来个考前集训。


  4、被目标学校录取之后,确定了班型,终于安心了,可仍没结束,我们的孩子又要面临入学分班考试,如果期望孩子的入学成绩优秀,在同一层面进入更好的班型,那不客气了,请您再次进入小升初衔接培训。例如:***堂在缴费确定学位之时,“随便”发放了小升初衔接培训要求、培训地点竟然在名校内,这是机构还是学校所为?我究竟参加不参加,如果不参加是不是对入学考试有影响??由此,进入下一轮回,家长们就被正式纳入了初中阶段的各类培训。


  5、为招生源,许多培训学校无底线宣传造势:举办所谓升学讲座,推课,诱惑家长参与培训,更无节操的机构人员为招生源竟然的放出“在校学习老师只教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初中学习内容主要在培训学校完成”的狗屁言论。
  这种严重诋毁在校教师教学付出,同时,栽赃陷害在校教学有所保留,不会对学生尽心尽责,质疑学校的整体教学,严重打击了家长对学校就读信心,严重损害了学校教学在家长心目中的严肃性。升级挑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用心之险恶,招数之阴损,让人鄙视之。


  6.多年专业进行学科培训的培训机构延伸副业--升学咨询,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项目,信息混乱,杂乱无章,拼凑数据、不进行深入分析,半瓶水反而充当专业人士,严重透支家长信任。
  今年周边的很多同学家长,对小升初明显的感觉到担忧,慌乱和质疑,同时加入若干个升学群,同样的问题多次多方咨询,仍然无法得到确定的答复,为什么呢?
  原因是,本该专业做课外教学辅导的培训机构,成立所谓升学咨询副业。手握一批学生资源,毫不畏惧,大放厥词,升学咨询开展得红红火火。
  这批所谓的咨询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升学知识培训,卧底多个升学群,对升学知识东拼西凑,对很多政策性问题、数据真实性不进行分析,或根本对很多学校的升学数据不明白,不清楚其背后的潜伏因素、信息解读一知半解,却敢于把这些不确定的信息传达给家长。严重混淆家长视听,影响了家长的分析判断能力。
  这本应该是教育系统给小升初家长的普及的升学知识,确疏于职守,让诸多课外培训机构有空可钻,有利可图。


  名 校 之 战


  公立、私立优生争夺之战,严重倾斜的战场


  公立名校之殇
  没有梧桐树,怎能引来金凤凰?只有亮眼的成绩,才能招到优质的生源,这基本上是成都市小升初家长的认定的标准。
  虽然大家口头上注重所谓的素质教育,到了升学季,才会真正面对现实,只有过硬的成绩,才能挺起腰,自由的选择。
  立名:公立名优校历经多年的锤炼和打造,有严谨的治学管理,成熟的校园文化建设,走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不断探索的创新教学精神,加之政府的大力支持,各方面发展均衡。培养出一批批优质的教学师资,为重点中学输送了优质生源。
  正是由于这亮眼的成绩,才吸引了一批批牛娃趋之若鹜,家长心之向往。


  暗战:因为是公办校,要承担国家义务教育重任,在选生上空间很小,主要以摇号生源为主。特殊班型的选优仅只占极少部分。而且这类选生已为大家心知肚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招生手法,多少带点神秘色彩。
  家长们在痛恨公立这种“狠绝”的招生方式(华奥赛、区三好),却又无限向往。
  名校与培训名师之间相到通气,一个手握优质生源,一个具备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每年升学季,便会有了所谓“推优”,便有了“暧昧”联系与交流。
  华奥赛成绩出来前后两天,各名优公办校华奥赛高级证书获得者被点招,在我所在群里,经常听到牛娃的家长被某联中电话约谈、确定基地班等信息。基地班、科创班、未来班、网班等在充斥我们的耳边。真实感觉到:牛娃就是任性,自由的选择名优校。


  无奈:
  当然这些动作稍有越界,便会被教育系统请去“喝茶”,涉及导向,涉及乌纱帽,名校引导性太强,关注度太高,需步步谨慎,如履薄冰。


  公立选优毕竟是少数,且不能明目张胆、大量的招收。特优生招生原则是:精、少、优、全面。能达到这个条件的是少数孩子,他们各方面素质、学习习惯、勤奋、家庭教育方面都非常不错,注定是各校争夺的对象。但公办名优校的主流生源仍然是艺体生和以政策规定的区内摇号生组成 ,生源严重不整齐,想超越私立名校的整体成绩难度大。


  作为公办名校,经常会被某些私立名校招生宣时做对比的对象,以显示其卓越的教学成绩,无视重要的生源层面做出这种不合理的对比,忽悠了家长,贬低了公办名优校,抬高了自己。这是某些私立校招生季常用手法。


  私立之“恶”:选生操作混乱,教育集团为谋利,培训市场和正规教学一网打尽


  扩张进入培训市场:教育集团开拓课外培训市场,和教学市场相结合,狼狈为奸、相互支撑,对集团内学子及家长层层盘剥,绝不手软。
  这两年私立名校除了扩张教育市场,更以强势姿态挤进升学培训市场,比如前两年的某某外培训、今年某教育集团新成立的某某堂培训、包括每年3月份,总是以培训选优为由头的某某时代素质测评,据说其背后就某某教育集团的皇亲国戚,这些种种,均是今年活跃在私立名校选生市场上的主力。
  所谓的“推优”:交钱、考试、建议集训、再次模拟考试,达到划线标准,先交钱占坑,是否最后就读未可(钱交到培训机构而非正规名优秀校);达不到划线标准:用钱来补,如果和划线标准相差太大,可私立下动作交个十多万就可以让你进名校等等,此类手段。
  经常听说“优生不用推,差生无法推”,一直不明白,经过2次升学,深有体悟“推优对中等生讲就深度掘钱的战场”,全身而进,脱几层皮出来。


  为选生源手段多多,集团内小学直升或邀请区内小学参与直升考试,提前敲定部分生源,你方唱罢我登场。


  依托众多培训机构层层考试,层层选优。


  培训机构对选中的学生,不确定就读,不确定班型,占坑交钱一切均在掌控之中,同一个机构,多次组织不同私立学校的“选生”测试,和所谓的推优集训、推优考试。等家长有了更好的选择,退费时高额的违约金不可避免。
  家长交的无奈--交钱买个安心;学校收的高兴,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有损失,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违约金相当于一个家庭半年的生活费,心在流血。


  私立学校之间角逐提价、扩张
  自2015年成外、嘉祥、实外、实外西区等私立名校提价获批后,费用从28000元/年,直接提价至34800元/年,今年师大一中、西川等一流名校学费从27000-28000元/年,直接提价至32000元/年,。其他二类私立均在24000至30000元/年之间。
  是否因教育领域尝到了甜头?今年国家各大行业领域的经济效益滑坡,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家之大计,是小长初家长的头等大事!今年的经济形势对教育领域影响却是较小的,教育集团大佬,因此敏锐的感知拓展教育教学市场风险是最小的,看今年各校扩张扩招情况。
  成外2016年初中扩招400人,实外2016年初中扩招300人,师大一中新建校区同时将2015年新建的龙泉校区扩招,总计1000人左右。
  家长滚滚而来,钱财滚滚而来,今年各校生源质量于2015年相当吗?扩张后的师资从哪里来?应对目前即将面临新初一的孩子们来讲,扩招的师资您有充裕的储备吗?同时,相应的其高中也在扩招,师资从哪里来?


  小升初家长“突围”,困难重重


  初次经历小升初的家长大部分很忙乱,就如我的第一次小升初,不知道有什么样政策,哪些名校可参考,学校的教学方式及学校特色是否适合我的孩子?各种忙乱在整个小升初中此消彼长。


  1、蹲守多个所谓“小升初”群:很多家长升学时段就怕信息不够,加入多个有关升学的QQ群,多数群在解答升学问题时基本上是蜻蜓点水,信息看似丰富,却是杂乱无章。某些培训机构及媒体机构的小升初群不专业的解答、错误的数据分析,让我无法相信。没有专业咨询,没有系统学习,小升初真的只能听命于人,任人宰割。


  2、前期没有准备不足,到了六年级,突然进入升学季,手忙脚乱。大部分孩子的成绩中等,在小学的6年小学生活中自在快乐,到了六年级突然醒悟,要升学了,想选优质学校却没有过硬的成绩证书当敲门砖,慢人一步,步步艰难,家人紧张,逼得孩子手忙脚乱。


  3、盲目选择培训机构,听任无良培训机构欺瞒。个别培训机构师资情况不明,打着名校名师广收生源。孩子进入培训学校,家长就一切ok,对孩子的培训跟进不到位,交钱买心安,结果交了巨额的培训、集训费,收获甚微。例如某机构,考前集训一周费用达4000到5000算是正常收费。


  4、名校情结:2016小升初混战,培训机构在其中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利用家长的名校情结,多次组织所谓名校选优、推优,家长交钱买心安,究竟所谓的名校是否适合自家孩子就读?家庭背景是否具备就读能力?以后初升高的升学方向究竟在何方?如此多的不确定因素,在没有认真分析的前提下,盲目交钱占坑,最后损失巨额违约金、占坑费。一个小升初下来两三万的损失,太正常了。


  5、为了孩子拼了,砸锅卖铁也要读:这是目前大部分家长的心态,也是我曾经的心态。私立学校考了一所又一所,私立占坑已然成常态,一交就是几大万,占坑2-3太普遍,占坑缴费,一交就是小十万,确定好了目标学校退费违约少则5000-6000元,多则一两万。
  这是爹妈的血汗钱呀,平时花钱精打细算,一到缴费就头脑发热,气血上涌,全无理智和章法。


  6、部分家长选择专业升学咨询机构,组织家长讲堂,接受升学知识普及,切实了解目标学校,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和孩子的性格特点、成绩水平等因素,请专业升学人员综合考虑给予指导。
  在小升初过程中,不慌乱不忙乱,多比较、多咨询。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少走弯路、最终选择到了中意的学校。


  经历两届小升初,心情复杂。
  升学是个复杂的综合事物,而今年的小升初混乱不堪,难道小升初家长就是“唐僧肉”?各路妖精恨不得都来饮一口血,吃一口肉。
  教学培训机构、媒体、各类不专业的升学机构混战其中。无知忙乱的家长就只能任人宰割,拿金钱买教训。
  小升初就是个充满诱惑的产业链、利益链,深入过必然会被雁过拔毛;经历过,不是脱层皮就是被剥皮割肉。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大声质疑:请问教育系统的大咖们,面对如此混乱的小升初你们有何想法?你们的举措在哪里?你看不到我们家长的心在流血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