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5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学生家长分享:和儿子一起选择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0:0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家长姓名:钮曦
        学生姓名:曹观海
        录取院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毕业中学:上海华师大二附中
        获奖情况:2010年全国化学奥赛上海赛区一等奖选择不上各种幼儿学习班,不让我亲爱的小不点儿儿子背古诗、学认字,只是在游乐嬉戏中顺便教给孩子方法和知识。收获:儿子并没有“输在起跑线”。
        19年,转瞬即逝,儿子那牙牙学语的声音,那蹒跚学步的稚态,仿佛就在昨天。面对北大的家长征文通知,我不禁回望这些年来和儿子一起走过的路。细细看来,其实一路上面临着一个个的选择。人生初期,父母替孩子作出选择;后来,家长和孩子一起作出各种选择;再后来,孩子自己作出各种选择。而父母最初的选择,对孩子长大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性格养成、行为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选择不上各种幼儿学习班,不让我亲爱的小不点儿儿子背古诗、学认字,只是在游乐嬉戏中顺便教给孩子方法和知识。收获:儿子并没有“输在起跑线”
        儿子18个月时上托儿所,而后到幼儿园,整个学前教育阶段,我们没有让他学认字,没有让他在别人面前表演背个古诗什么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各种知识,他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积累了不少常识。比如,每天从幼儿园出来都要经过一个卖大煎饼的摊子,买饼子时,我有时叫摊主把一个大圆饼切成2份,然后对儿子说:“我们买2份中的1份”,有时叫摊主切成4份,买“4份中的1份”,经常这样买几分之一,不用教,儿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1/2比1/4大。后来他上学,一直觉得数理化很轻松;再比如,带儿子散步时,看到花草树木、猫狗鱼虫等,随时和儿子停下来看一看,说一说,描绘描绘,想象想象。记得有一次带儿子回老家参加我外婆的葬礼,回到南通后,他看到河边有人在焚烧堆积的落叶,忽然伤心地大哭起来,我抱住他问:“海海怎么啦?”他说“河里的鱼儿都去世了啦!”“海海怎么知道的呢?”“上次太婆婆去世的时候,也烧了好多纸的,河边这个人在烧树叶,那是给死去的鱼儿的呀。”我说:“那海海给鱼儿说几句悼念的话,让鱼儿得到安慰吧。”他当即就念出一篇饱含感情的悼词,内容我已经忘了,但是也许是从小就有“说话”的机会,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直不错。
        ——选择让儿子融入群体,让儿子有“兄弟姐妹”,不做孤独的“独生子女”,结成以孩子为纽带的“友好家庭”。收获:家长们也成了好朋友
        与上一代人相比,独生子女要么是和自己相处,要么是和长辈相处,而最重要的和同龄人相处却严重缺乏。其实,诸如宽容、忍让、竞争、勇敢、守信等很多重要的品质,更多的是和同辈人相处的过程中获得的;同样,快乐、兴奋、沮丧、焦虑、荣誉感等很多情感体验也更多地来自于同辈人的相处。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儿子上托儿所的时候,我们就和另外两个同样有小孩的家庭结成了“友好家庭”,每逢节假日,三家就在一起玩耍、做饭、逛街、郊游等,三个孩子完全成为了真正的兄弟姐妹。记得儿子上幼儿园小班时,画了一幅蜡笔画,画面是水面上一艘大船,很多窗户里分别露出人和马、猴子、长颈鹿等动物,儿子认真地告诉我,世界发大水了,这是诺亚方舟,这个窗户里住的是爸爸妈妈,这个窗户里住的是他和姐姐,然后是各种动物。当时我很欣慰,儿子幼小的心灵里装着他人,装着爱。其实,在孩子们成为兄弟姐妹的同时,我们几个“家长”,也成了非常亲近的好朋友。
        ——选择在小区内的普通小学读书,上学不送、放学不接,下雨天不送伞,让儿子每天和同学一起结伴走路上学放学,一路上打闹嬉戏。收获:儿子在群体里很快乐
        择校可能是摆在每一个中国家长面前的难题。观海要上一年级时,我们也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上离家较远的知名小学,另一个是小区内的普通小学。我们反复比较,仔细分析,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利大于弊。上学后所有的优势都显现出来了,一是上学不用送,放学不用接,小小儿郎自己背着书包上学堂。二是由于大多同学都住在同一个小区,所以上学、放学路上都是结伴而行,一路上嬉戏打闹,快乐开心。三是放学后不急着回家,可以和同学在学校里踢足球、打篮球,或者到某一个同学家里玩一会儿、几个同学一起做作业,遇上下雨天,可以几个人合用一把伞。这种小学生活轻松自在,还培养了孩子的互助精神,正是我所希望的。至于教学质量上与名校相比或许有一点差异,但我觉得和孩子的快乐比记来,微不足道。
        ——选择不利用家长的权威逼迫儿子做任何事,而是和儿子商量探讨,做一个民主宽容的家长。收获:儿子从小就有主见,凡事敢于决断,并因此收获了保送北京大学的结果
        对我来说,儿子既是儿子,又是朋友,有时甚至还是老师。所以我们不强迫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而是引导说服,尊重他的想法和观点,鼓励他有自己的思想。
        他觉得课堂学习已经很好,不想上其他课外班,我们赞成,所以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没有请过一个家教,没有上过任何一种课外补习班。
        记得他从小学起就有两个不好的习惯,一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或者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二是用整块的时间和同学玩,利用“边角料”的时间做作业。所谓“边角料”时间是指开饭前的10分钟、等车时的5分钟等。我们夫妻俩都认为这是两个坏习惯,劝阻过几次,也和他谈过,他很振振有词地讲了一大堆理由,主要是:人可以一心二用;边角料的时间可以一个人支配,所以适合用来学习,而同学们一起玩需要大家在一起,只能用整块的时间,并不影响学习。我们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他这样一心二用做的作业还可以,错误率并不高;“边角料”时间里做作业的效率也挺高,所以就尊重了他的“坏习惯”。
        正是由于从小就能有自己的见解,儿子习惯于自己思考,自己决策,也因此赢取了北京大学的敲门砖。高二时,他决定参加化学奥赛的培训,我其实很反对,怕投入很多时间,没有结果,反而影响了高考,但是一贯自信的儿子,胸有成竹地告诉我“我想试试,有成功的希望”,我们依然是支持,而他在高二时便获得上海赛区二等奖,高三时就得到一等奖了,并获得保送资格。
        在生活中我们和儿子互相帮助,很像朋友。还记在他上小学时,我有关于电脑方面不懂的地方,会真诚地对他说:“妈妈向你请教一个问题”,而他总是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我教会,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选择尊重儿子的情感,尊重他青春期的成长隐私,努力做一个跟上时代潮流的妈妈,保持跟儿子“同层级”沟通。收获:儿子愉快渡过中学阶段,“逆反期不逆反”
        进入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往往容易“逆反”。正常的“逆反期”并不可怕,但是有的孩子过分叛逆,不仅家长头疼,有的孩子也因这一时期的耽搁改变了整个人生。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就是严重叛逆者,父母希望他做的事他绝对不做,因此父母如果希望他“向东”,总要说成“向西”他才会做。
        我想,父母子女之间,是世界上最亲的亲人,血脉相连,不能因为一个“青春叛逆期”的存在搞得一家人别别扭扭。所以,当儿子上初中以后,我便提醒自己:儿子的成人意识、个体意识开始觉醒,要把他当成一个大人看待,要尊重他的情感,尊重他的隐私。记得儿子初一时,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他在写诗,便拿了一本我读书时代的《西方爱情诗选》,对儿子说:“我的书,借给你看看,看好了还我啊!”儿子看了以后,主动和我讨论书里面的那些诗歌、那些情感。
        为了和儿子之间能够“同层级”沟通,我自己也加强学习,比如儿子热爱足球,我也慢慢略知一二;儿子爱看的漫画书,我也借来看看,看完了再讨论讨论;特别是我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烦心事时,我会把儿子当成平等的朋友,跟他商量,而他也会给我有益的建议。
        非常幸运,我的儿子一直健康、快乐、阳光,一直轻松学习,高效率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