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标题: 高考地理:六大计算类问题精析!再也不用担心计算题了! [打印本页]

作者: 丁丁糖    时间: 2016-12-29 14:24
标题: 高考地理:六大计算类问题精析!再也不用担心计算题了!
本帖最后由 丁丁糖 于 2016-12-29 14:59 编辑

高考地理:六大计算类问题精析!再也不用担心计算题了




        关于地理计算类问题,是以能力考察为命题原则的高考中,却经常会考察考生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地理事物需要进行数字统计、测量、计算,才能得出结论。

       地理计算作为一项重要的地理能力,是众多文科生最害怕的类型,甚至大家不约而同的放弃这道计算题!今天小编带大家总结一下地理常考的六种计算题




题型分析



       高考中的地理计算一般考查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需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因为此类问题的题干常以图表或材料的形式呈现,需要从图表或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计算,所以难度较大。

       从解题思维的过程来看,计算类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

       (1)信息材料,运用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进行计算。

       (2)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命题方向:

      (1)比例尺计算类

      (2)距离计算类

      (3)高度计算类(包括: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4)地球运动类 (包括: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计算、太阳直射点计算、速度计算)

      (5)人口问题类计算(包括:人口密度计算、自然增长率计算、城市化水平计算)

      (6)气温垂直递减类计算


  方法突破与规律提升


>>>>    1  比例尺计算类


     1.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 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3.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①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②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   2  距离计算类

      1. 赤道上求距离。
      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大约相差111千米,赤道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约为为111千米×相隔经度数。

      2. 南、北纬60°线上求距离。
      南、北纬60°纬线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大约相差55千米,南、北纬60°纬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约为为55千米×相隔经度数。

      3. 同一条经线上求距离。
      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111千米,同一经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为111千米×相隔纬度数。

      4. 北极星的仰角。
      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   3  高度计算类
(包括:海拔高度、相对高度、流域面积类计算)


      1. 等高线图上任两点相对高度的计算:
(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2. 流域面积的计算:
      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   4  地球运动类
(包括: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计算、太阳直射点计算、速度计算)


    【时间计算】
     1. 地方时计算。
       以太阳“东升西落”为标准,在同纬度地区,相邻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早。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 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是我国唯一的标准时间。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116°E经线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要晚约16分钟。

     3. 日期计算。
      日界线也称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12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即东西12区区时相同,日期相差1天。由东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日期减一天。反之,日期加一天。

     解题时注意:
     ①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③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④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经线”。

     ⑤ 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注意“零时经线”的特殊状态及应用,如:0:00经线与本初子午线重合、0:00经线与180经线重合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
H=90°-β(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差),其中β的值按照同一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原则。

     2. 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
cotH=影长/物体长度。

     3. 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β(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差),其中β的值按照同一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原则。

     4. 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
L=楼高×cotH°( 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5. 北极星的仰角。
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昼夜长短计算】
     1. 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在日照图上某条纬度与晨昏线有两上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昼的时间。

     2. 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求算。方法是:白昼长=2×(12-日出时间)或白昼长=2×(日落时间-12)。

     3. 同一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相反,如北纬40度的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度的地区夜长为15时。

     4. 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

   【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1. 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2. 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运动器上感觉昼夜更替周期、速度的计算】
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减。
  

>>>>   5  人口问题类计算
(包括:人口密度计算、自然增长率计算、城市化水平计算)

     1. 出生率=新生人口/人口总数;死亡率=死亡人口/人口总数

     2.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 人口变化率=自然增长率-净迁移率

     4. 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总数/总面积

     5. 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

     6. 气温垂直递减类计算

      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小结  


       地理计算还涉及很多方面的地理内容,诸如:风力、水平气压气度、锋面移动速度等问题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大气运动、洋流活动、交通运输布局、工、农业区位选择等。

       知识迁移、学科联系方面,地理计算类问题一般不与政治、历史等文综科目联系,而多与数、理知识结合。

       在高考备考复习过程中力求做好:

      1. 归纳整理教材中的相关地理计算原理。

      2. 强化材料信息的处理能力。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计算类题充分反映出了也已成型的命题规律:以文字材料、图像材料、表格材料展现地理信息,要求从中提取有效的解题信息,根据相关的地理计算规律、原理或公式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结论。这就要求考生加强相关题型的研究、训练,从中寻找规律、方法和解题技巧。



       本文由丁丁糖整理自微信公众平台,转至壹牛家长圈是为了更多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但不代表我们同意其观点。若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大家在本帖回复互动讨论.
  
  欢迎加入壹牛家长圈系列家长群:
【壹牛】高考家长群 156704153
【壹牛】17 中考家长群 255408023
【壹牛】初中家长群 333035273
【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


作者: 地狱0天堂    时间: 2016-12-29 19:14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qin868686    时间: 2016-12-30 15:30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nlxl200187    时间: 2017-1-2 12:17
龙爸辛苦了!
作者: 唐小欣    时间: 2017-6-9 17:01

谢谢分享哦
作者: 刘佳林    时间: 2017-6-10 11:26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112233sr    时间: 2021-11-4 14:13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稀饭    时间: 2021-12-2 14:26
谢谢分享  非常实用!!!




欢迎光临 壹牛家长圈 (http://www.16jzq.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