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么茶 发表于 2017-8-7 09:53:53

今日立秋丨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附立秋地理知识、民俗及养生事项)

本帖最后由 么么茶 于 2017-8-7 10:22 编辑

今日立秋丨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附立秋地理知识、民俗及养生事项)


立秋筠子-春分立秋冬至秋 | 来今日15时40分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立秋到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候,每五天为一候。

一候凉风至,第一个五天,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来自高纬度大陆的风温度较低,给人们带来了凉意。
二候白露生,立秋节气的第二个五天,白天开始变短,夜晚开始加长,昼夜温差变大,地表水蒸气低温凝结,清晨的大地上出现白茫茫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在立秋节气的最后五天,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开始鸣叫。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今日宜做之事:

秋 | 乐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两三个月下来,通常体重要减少一些。所以秋风一起,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伏天的亏虚,提高免疫力。“贴秋膘”由此而来。

北京、河北一带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还有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会排起长队。

啃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或“啃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  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清除暑气、避免痢疾、不生秋痱子。

  乡土乡人,  则在瓜棚里,在树荫下,  三五成群,席地而坐,  抱着红瓤西瓜啃,  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  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  酣畅淋漓的啃秋,  抒发的是丰收喜悦。

秋社秋社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目标已完成,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敬社神”、“煮社粥”。

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台湾吃“福圆”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无锡人还会“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秋 | 种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要到啦。

立秋前后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晚稻移栽,中稻开花结实,华北的大白菜、北方的冬小麦要抓紧播种,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秋 | 食立秋后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可多食:苹果、葡萄、杨桃、柚子、柠檬、山楂

秋天干燥,人体容易缺水。按照《黄帝内经》“秋冬养阴”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多食:银耳、梨、芝麻、藕、菠菜、豆浆、鸭蛋、蜂蜜
一方面要多喝盐水和蜜水,  另一方面少吃辛辣烧烤之类易上火的食品。

秋 | 养立秋,并非宣告秋天已经到来。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农历长夏结束,湿气略减,但热度仍在。天地间阳气肃降,呈现收敛之势。依然有雨,但比起大暑来,雨量也有减少。养生也要和天地相应,重在除热化湿,助消化,利用好秋金阳降收敛之势,润肺清肠。

刮痧清补,除热化湿
刮痧重刮为泄,轻刮为补,实则泻之字,虚则补之。没有到疾病的地步,现在人实症真的很少,多是虚。我们平时刮痧养生,轻刮即可。
准备一个刮痧板,在准备一点起润滑作用的精油。一般常刮的部位是背部脊椎两旁,这里是肌肉最厚实的部位。膀胱经向下走,所以刮痧一般是自上而下刮。刮的时候,要把整个后背分成上中下三段。先刮上段,然后是中段和下段。每一段都是从上到下,先左后右,一般每条线刮15~20遍。

注意: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有外伤和孕妇等不能刮痧。刮痧时,不能吹空调风扇,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痧。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
艾灸关元,以养元阴
丹田是养生重要部位,在气海和关元二穴之间。丹田灸以「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为准则,春夏灸气海以养元阳,秋冬灸关元以养元阴,引气归元,调养阴阳。每天灸一次,一次十分钟。

嫌艾灸麻烦的,可以用蕲艾精油贴直接贴在肚脐下方,就能驱逐寒湿,行气活血。艾草精油、艾绒、艾粉都会通过发热矿物质带动发热,持续6~8小时,使艾草的能量最大限度通过挥发油透过皮肤进入身体中。
收敛神气,使肺气清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天要养收,收要先收心,收神。
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习武讲究「锁心猿」,也是指这个,要把心思和念头收拢在身体里,收敛神气,才能养气。有时候,心神多消耗的气血,比身体劳作更多。不要让自己的心思太辛苦。
秋在五行中属金,肺属金,秋天容易有呼吸道的问题。要清肺气,滋阴润肺,防秋燥。平时睡前或者醒后,喝点蜂蜜水,能润肺润肠,清肺清肠,特别是加班阴虚气躁的人,秋天更需要润。
立秋时节,空气湿度小,皮肤易干燥。因此,应重视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并且开始有明显的寒气,脾虚的人可能会从立秋开始拉肚子,养身也适合随着天气而变化,适合滋阴润肺,收敛肃降。
五倍子花蜜,是中药蜜,色泽略深,味甘甜,略有中药香气,能补五脏之气,还能清热润燥、养心助眠、收敛止泻,对肺燥,肝火旺、痰火郁肺、经常腹泻、痔疮有良好的调理作用。花蜜含五倍子素,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A和C,口腔溃疡喝也很好。

使用方法:每天1~2勺,用温开水冲调;也可以放入茶饮中调味,也可以作为蘸料直接食用。
使用时间:睡醒后或临睡前最好。
注意事项:如有沉淀,是天然葡萄糖结晶,属正常现象,并非变质,请放心食用。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祝愿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7-08/07/1121440642_15020672359901n.jpg

本文由么么茶综合整理自网络(主要来源:新华网),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
【壹牛】2018高考家长群 446132602(限2018年高考生家长加入)【壹牛】2019高考家长群 156704153(限2019年高考生家长加入)【壹牛】2020 高考家长2群 161108752(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壹牛】2020 高考家长1群 255408023(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壹牛】2018 中考家长群 619911050(限2018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19 中考家长群 333035273(限2019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20 中考家长群 602378231(限2020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限6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壹牛】留学自助交流群 606486338(限关注国际高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加入)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http://www.16jzq.com/bbs/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QwMDF8MGM2N2EwOTJ8MTQ5MDM1ODAxNXw0ODQzN3wyMDkxMg%3D%3D&noupdate=yes

fangdudu313 发表于 2017-8-7 10:34:27

非常全面,谢谢楼主,又学到知识了

jiandanjiuhao 发表于 2017-8-7 10:54:03

学到知识了

评论更精彩 发表于 2017-8-7 16:38:44

我用艾条灸了一次,一手的烟味

蓝天蓝321 发表于 2017-8-7 17:05:18

又长知识了!

qaz666 发表于 2017-8-7 21:59:06

非常全面,谢谢楼主,又学到知识了

liangmama 发表于 2017-8-8 20:37:43

:handshake

liangmama 发表于 2017-8-8 22:06:37

谢谢楼主的分享,非常全面

柳絮 发表于 2017-8-23 15:00:29

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

爱小嘉 发表于 2017-11-20 10:31:43

值得学习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立秋丨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附立秋地理知识、民俗及养生事项)